[实用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内墙板构筑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5470.6 | 申请日: | 201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7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林国海;林宣佐;翟洪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鸿盛房屋节能体系研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E04B2/84 | 分类号: | E04B2/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6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式 混凝土 内墙 构筑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建筑材料,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构筑建筑物内墙的结构材料。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物的内墙通常采用砌块砌筑的方式砌成,该方式砌成的内墙,还需要进行抹灰等后续施工过程,致使其施工工艺复杂、周期长、成本高。特别是该方式砌成的内墙与建筑物承重主体之间没有连接,一旦遇到地震等剧烈震动,就会发生墙体脱皮、倒塌等灾害。
将现场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引用到建筑物内墙建造之中,无疑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但是普通的现场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工艺需要现场搭设模板、铺设钢筋,浇筑混凝土等多道工序,必将导致建筑物的施工进度慢、成本增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加快施工速度、降低成本的装配式混凝土内墙板构筑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桁架、连接钢筋、内模板和外模板,一排等间距布置的桁架通过连接钢筋连接成一体,内模板和外模板分别通过连接螺钉固定在桁架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
1、所述连接钢筋包括与桁架连接的横向连接钢筋和与横向连接钢筋十字交叉连接的纵向连接钢筋。
2、所述桁架由两根角钢和连接于两根角钢之间的连接钢板构成。
3、两根角钢端部的连接板包括上下两层。
4、两根角钢的背面的中部和上下两端分别增设置连接钢板。
本实用新型采用地面组装的方式将一排等间距布置的桁架通过连接钢筋连接成一体,再将内模板和外模板分别通过连接螺钉固定在桁架的两侧,构成装配式混凝土内墙板构筑组件。采用现场吊装的方式将其吊装到位后,连接钢筋的两端与墙体或框架的钢筋相连接,在内模板和外模板之间浇筑混凝土,即可形成建筑物的内墙。
本实用新型将建筑物混凝土墙体施工过程中的搭设模板、铺设钢筋等工序通过地面组装的方式完成,将立体施工改为平面施工,不仅可以降低施工难度,而且可以提高施工速度,更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连接钢筋的两端与墙体框架的钢筋相连接,所形成的内墙体与墙体或框架之间连接成一体,具有更好的抗震效果,能有效预防地震等剧烈震动发生时由于墙体脱皮、内墙倒塌所造成的灾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排等间距布置的桁架通过连接钢筋连接成一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剖面图(未浇筑混凝土时)。
图5是图1的剖面图(浇筑混凝土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详细的描述。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的组成包括桁架1、连接钢筋、内模板3和外模板4,一排等间距布置的桁架通过连接钢筋连接成一体,内模板和外模板分别通过连接螺钉6固定在桁架的两侧。
结合图2,桁架由两根角钢1-1和连接于两根角钢之间的连接板构成。为了提高桁架的强度,设置两层连接板,即在两根角钢端部设置上层连接板1-2和下层连接板1-3、中间部分等间距设置上层连接板1-2。两根角钢的中部也可以增加一至两根下连接板1-3。
结合图3,接钢筋包括与桁架连接的横连接钢筋4和与横连接钢筋十字交叉连接的纵连接钢筋5,纵横连接钢筋的两端均伸出内模板和外模板的边缘。
结合图4和图5,内模板和外模板之间形成,混凝土浇筑腔体,吊装完成之后,浇筑混凝土7,混凝土与桁架、连接钢筋、内模板和外模板形成一体的内墙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鸿盛房屋节能体系研发中心,未经哈尔滨鸿盛房屋节能体系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54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湿铺专用型聚酯防水卷材
- 下一篇:一种智能自动遮阳旋转幕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