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包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6739.2 | 申请日: | 201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2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戴震宇;杨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蓝诺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2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5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31283 | 代理人: | 胡美强,孙静 |
地址: | 201315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包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模组是指电芯经串并联方式组合并加固定装置后能够提供电能的组合体,是组成动力电池包的次级结构之一。按照电芯的结构形状来分,主要分为圆柱电芯,方壳电芯和软包电芯三种。软包电芯内阻较低、充放电特性优异、封装采用材质较轻、电池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久,因此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逐步采用软包电池来替代传统锂电池。
由于软包锂电池外包装一般为铝塑膜,相对脆弱,极易破损,所以在将软包电池装配成组后在车辆剧烈运动和振动时软包电池容易因应力集中造成短路或者其他不可逆的损坏;此外,由于软包电芯的制作工艺造成软包带内心外面的铝塑膜形状不固定,尤其是软包电芯厚度方向的尺寸误差极大,因此对于成组工艺造成一定的困难。
现有技术中,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5452403U公开了一种软包电池模块,对于该软包电池模块,通过电芯中间夹板支撑软包电池、软包电池贴上泡棉,最后端板通过长螺杆或者螺栓进行紧固安装,这种成组形式能够在某一维度下实现梯度增加,可以缓冲软包电芯的膨胀问题,但是该种成组形式的最大规模实际上受限于紧固件最大的长度,所以不能实现更大规模的串并联成组形式,而且在实际操作中紧固件在穿透整个模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装配工艺性问题。
从而,现有技术中的软包电池模组存在不能实现软包电芯较大规模的串并联成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能实现软包电芯较大规模的串并联成组的缺陷,提供一种软包电池模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软包电池模组,其特点在于,所述软包电池模组包括一软包电芯组合单元、两相对设置的侧面框架,两所述侧面框架沿所述软包电芯组合单元的长度方向对应扣合于所述软包电芯组合单元的前端部和后端部;
每一所述侧面框架具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两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每一所述第二侧壁连接于两所述第一侧壁之间,且两所述第一侧壁和两所述第二侧壁围成一第一容置空间,所述软包电芯组合单元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对应位于两所述侧面框架的第一容置空间内,两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软包电芯组合单元的长度方向,两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软包电芯组合单元的高度方向;
每一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有一压紧元件。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两所述侧面框架扣合于所述软包电芯组合单元实现软包电芯的成组,当增加所述软包电芯组合单元中的软包电芯的个数时,相当于增加了所述软包电芯组合单元的高度,此时通过调整所述侧面框架的规格尺寸便能够实现软包电芯的成组。从而,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软包电芯较大规模的串并联成组。另外,所述压紧元件能够使得所述侧面框架较为可靠地扣合于所述软包电芯组合单元,从而使得所述软包电池模组能够较为可靠地实现软包电芯较大规模的串并联成组。
另外,在本技术方案中,可以在所述侧面框架上设有若干个压铆螺钉或压铆螺母,所述压紧元件通过若干个紧固件与若干个所述压铆螺钉或压铆螺母连接。
较佳地,所述侧面框架具有一顶部开口和一底部开口,所述顶部开口与所述底部开口、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之间相连通;
所述侧面框架的底部具有两限位元件,每一所述第二侧壁和两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有所述限位元件,两所述第一侧壁的底面、两所述限位元件之间围成所述底部开口;
所述侧面框架为冲压件。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顶部开口和所述底部开口的存在,在实现所述侧面框架扣合于所述软包电芯组合单元的同时,还能够减轻所述侧面框架的重量、节约成本。所述侧面框架为冲压件,能够简单且快速地成型,进一步节约了成本。另外,所述限位元件的存在使得所述软包电芯组合单元不会伸出所述侧面框架的底部,提高了所述软包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较佳地,每一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有一法兰。
在本技术方案中,法兰可以用于所述软包电池模的固定和安装。实际上,法兰还可以通过焊接工艺焊接在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表面,以便于所述软包电池模组更加可靠地固定及安装。
较佳地,所述软包电芯组合单元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框架、位于两个所述端面框架之间的N个依次叠设的支撑框架和两个第一软包电芯,其中N≥1,两个所述端面框架的外表面对应贴合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蓝诺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蓝诺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67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温控的双过滤油冷却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空压机的智能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