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活性砂过滤池底部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6813.0 | 申请日: | 201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44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姚龙;齐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00 | 分类号: | B28B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 滤池 底部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活性砂过滤池底部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活性砂过滤,是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它集絮凝、沉淀、过滤处理于一体,简化了传统工艺处理的流程。活性砂过滤技术以其一次性投资费用较低无需反冲洗系统运行及维护费用低等优势,在市政及工业水及污水深度处理工艺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活性砂过滤系统由多个活性砂过滤池组成,活性砂过滤池底部的脏砂及部分水由压缩空气驱动经提砂管提升至过滤池上部的洗砂槽内清洗,清洗后的活性砂在重力作用下回到过滤池。为了方便活性砂循环利用,活性砂过滤池底部的下砂区域采用平顶倒锥形体结构。目前大型的活性砂过滤池底部施工过程中支模困难,采用非专用模具时,需要很多工件配合使用,结构不稳定,浇筑过程中容易塌模,既浪费材料又影响工期,因此,创造一种稳定性好的活性砂过滤池底部成型模具是目前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活性砂过滤池底部成型模具,它易加工,重量轻,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易于拆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活性砂过滤池底部成型模具,包括边框、筋板、中间架和底架,所述边框为八块梯形板形成的八边中空倒锥形台,所述筋板设置于所述梯形板内侧的两边和中心线处,所述中间架设置于边框内表面中部用于加强边框强度,所述底架为正八边形,底架支撑地设置于边框内的底部。
施工时边框安装在预制好的钢结构中,边框之外为水泥浇注处,筋板、中间架和底架均用来支撑边框,增加边框的稳定性,中间架和底架从上方放入边框内,拆装方便。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中间架包括第一环架、第二环架和第三环架,所述第一环架为正八边形,第一环架的八个边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第三环架均为正方形,第二环架连接在第一环架上方,第三环架连接在第一环架下方;第一环架的八条边对应固定在边框内壁的八个面上。连接板的使用使第一环架的八个角处形成八条短边,这样可以使第一环架八个角与边框安装筋板后的八个角对应贴合,从而使第一环架的八个边和边框的八个面上的筋板充分接触,受力均匀,第二、第三环架的使用,对第一环架起到支撑作用,增加了第一环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环架和梯形板的两边筋板之间还连接有垫板。垫板用来调整筋板和第一环架之间的缝隙,使第一环架和筋板充分接触,结构更稳定。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环架的四角与第一环架其中四条边的中心对应固定连接;第三环架的四角与第一环架另外四条边的中心固定连接,第二环架与第一环架连接的四条边跟第三环架与第一环架连接的四条边相互间隔。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架中部设有正方形通孔。正方形通孔用来穿过预埋的钢结构件,也可以观察是否有水泥流入底架之下,方便及时清理流入的水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在构成边框的其中四块梯形板上部设置有凹槽,该四块梯形板相互间隔。凹槽用来穿过固定模具的钢结构件。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边框、筋板、中间架和底架均采用木质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模具采用边框、筋板、中间架和底架的组合,结构巧妙,容易拆装;2、采用木质材料易加工,重量轻;3、中间架和底架对边框的中部和底部支撑组合使用使模具稳定性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间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边框;2-筋板;3-中间架;31-第一环架;32-第二环架;33-第三环架;34-连接板;4-底架;5-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68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台状混凝土浇筑件易脱模栓试模
- 下一篇:一种文化墙砖制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