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壁管弹性支架动态疲劳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7666.9 | 申请日: | 201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48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占捷;刘汉军;陈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31219 | 代理人: | 陆蕾 |
地址: | 20191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壁管 弹性 支架 动态 疲劳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燃气双壁管弹性支架机械特性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壁管弹性支架动态疲劳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传统能源匮乏,生态保护意识加强,新型清洁能源天然气逐渐替代传统燃料在船舶工程中广泛应用,因天然气易燃易爆,风险很高,无法完全从源头上对所有可能的风险点予以消除,为了使这些可能发生的危险处于受控状态,均要依靠保险的安全供气系统来实现,高压燃气双壁管供给系统即为双燃料发动机提供要求的高压力燃气以满足安全要求。
而在双壁管道运行过程中,由于管道介质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变化,热胀冷缩产生变形量不可避免,当实际工况下受到各种支撑结构、设备和零件连接的制约,管道无法自由伸缩时,管道必将产生较大的热应力,作用于支撑构件、相连设备,威胁管道和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导致安全事故。为了降低温度应力,有必要采用一定的补偿措施来增加内外管道的柔性,消除热应力,双壁管内外管弹性支架是最为安全可靠和经济的补偿方法,弹性支架就是利用其自身的弹性,来吸收管道的热变形。弹性支架的弹性是指其在应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几何形状发生改变,应力消失后,又能恢复原状的能力。
双壁管弹性支架安装于双壁管内外管之间,对内管起到支撑及固定作用,同时依靠自身弹性力吸收温差引起的热应力及外部载荷引起的疲劳破坏。双壁管弹性支架动态疲劳测试装置则是研究双壁管弹性支架动力特性的主要设备,使用特定的工装,采用液压伺服动加载系统以满足实验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壁管弹性支架动态疲劳测试装置,对双壁管弹性支架进行动态疲劳测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壁管弹性支架动态疲劳测试装置,包括横梁和底座,所述横梁和所述底座之间设有连接柱,所述横梁、所述连接柱和所述底座组成封闭式框架结构;所述底座上设有油缸,所述油缸的活塞杆竖向往复移动,所述活塞杆的前端设有下夹头,所述横梁的底部设有上夹头,弹簧支架位于所述上夹头和所述下夹头之间,所述横梁的底部设有测量弹簧支架压力的负荷传感器;所述活塞杆上设有位移传感器,所述负荷传感器和所述位移传感器分别与计算机连接,所述油缸与液压控制系统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伺服作动器,所述伺服作动器与所述活塞杆连接,所述伺服作动器与伺服控制系统连接,所述伺服控制系统与计算机连接,所述伺服控制系统与液压控制系统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柱为伸缩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连接柱包括粗管和细管,所述粗管套在所述细管上形成伸缩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计算机上设有数据采集模块,所述负荷传感器和所述位移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计算机上设有D/A接口,所述伺服控制系统与D/A接口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恒温控制系统。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双壁管弹性支架动态疲劳测试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液压控制系统驱动活塞杆上下往复移动,从而实现弹簧支架的动态疲劳测试,并通过负荷传感器收集压力的数据,位移传感器收集位移的数据,将数据反馈到计算机中处理和分析,使试验控制量在试验过程中保持很高的稳定度和精确度。本实用新型中的激振频率范围和精度能够更好地模拟实船运行工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横梁
2底座
3连接柱
31 粗管
32 细管
4油缸
41 活塞杆
5下夹头
51 试验工装
6上夹头
7弹簧支架
8负荷传感器
9位移传感器
10 计算机
11 液压控制系统
12 伺服作动器
13 伺服控制系统
14 数据采集模块
15 D/A接口
16 恒温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76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驱动转向桥轮毂扭矩检测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顶篷强度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