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过滤烧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8832.7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0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蒋映春;陈英;陈东;陈道淼;潘莲莲;董炎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8 | 分类号: | B01L3/08;B01D29/00;B01J8/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滤 烧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烧瓶,具体涉及一种集反应、过滤于一体的过滤烧瓶,可用于催化剂的活动及寿命研究。
背景技术
在化工实验和生产中,经常有液-固两相反应、气液固三相反应,在反应中催化剂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在对催化剂重复利用的研究过程中,往往需要将催化剂与液体分开,而我们经常用的方法就是过滤、干燥,然后再重新装入烧瓶中与新鲜液体反应,再研究其反应效果。这个操作过程往往比较繁琐,而且会造成催化剂的损失。对于用量比较大的反应来说,损失一点催化剂,对研究结果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对于催化剂用量比较小的反应来说,损失的部分可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催化剂数量对活性的影响已经证明在相同条件下,反应速度和催化剂的数量(当催化剂的量不大时)成正比。另外,当催化剂的粒径比较小,例如粉末状的,用一般的过滤装置不易将其与液体分离,操作比较麻烦。
三颈烧瓶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玻璃仪器,在化学实验中被广泛使用。三颈烧瓶通常具有圆肚细颈的外观,它有三个口,可以同时加入多种反应物,或是加冷凝管。它的窄口是用来防止溶液溅出或是减少溶液的蒸发,并可配合橡皮塞的使用,来连接其它的玻璃器材。传统的三颈烧瓶只能用来反应的,如果能同时具有过滤作用,能在线分离液固两相,这对于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性能、催化剂的活性及寿命的研究具有积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设计新颖、功能多、集反应和过滤于一体的过滤烧瓶,能实现分离液固两相,实现催化剂的重复利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过滤烧瓶,包括烧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瓶的侧部中下部位置设有一开口,开口处设有一带有砂芯的导管,导管呈水平向外后向上直角弯折、再水平向外弯折的结构,导管与抽真空装置相连接,在导管上安装有控制阀门。
作为改进,所述烧瓶为三颈圆底烧瓶,开口设置在烧瓶的侧部与烧瓶的底部中心的水平夹角为25~30°的位置,导管的上端高度与烧瓶的两侧瓶颈开口相齐平。
作为改进,所述开口的口径为7~9mm,导管的外径与开口的孔径一致,为7~9mm,导管的管壁厚度为1.5~2.5mm,砂芯设置在导管的下端部靠近烧瓶的位置,砂芯的填装厚度为5~10mm。
作为改进,所述开口的口径为8mm,导管的外径为8mm,管壁厚度为2.0mm。
再改进,所述烧瓶内设有用于磁力搅拌的转子,烧瓶的三个瓶颈开口为磨口。
再改进,所述抽真空装置为真空泵。
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与烧瓶为一体成型。
最后,控制阀门为磨口活塞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烧瓶的侧部增设一开口,开口处连接有带有砂芯的导管,可以实现在线分离液固两相,使得固态催化剂被砂芯挡在三颈烧瓶内,不会造成催化剂的损失,实现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方便,能集反应和过滤于一体,可实现在线分离液固两相,用于研究催化剂的活性和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烧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过滤烧瓶,包括烧瓶1,烧瓶1为三颈圆底烧瓶,烧瓶1的三个瓶颈开口11为磨口,在烧瓶1的侧部中下部位置设有一8mm孔径的开口12,开口 12处设有一带有砂芯3的导管2,导管2的外径为8mm,管壁厚度为2.0mm,导管2 呈水平向外后向上直角弯折、再水平向外弯折的倒Z形结构,导管2与抽真空装置5相连接,在导管2上安装有控制阀门21,控制阀21为磨口活塞阀门;烧瓶1内设有用于磁力搅拌的转子4,为了抽真空方便以及不与转子4接触,开口12的位置设置在烧瓶1 的侧部与烧瓶1的底部中心的水平夹角为25~30°的位置,正常反应时,控制阀门21关闭,当要研究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性或寿命时,只需将控制阀门21打开,使开口21的位置位于最低点,有利于将液体通过抽真空装置5全部抽离,砂芯3设置在导管2的下端部靠近烧瓶1的位置,砂芯3的填装厚度为5~10mm,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使得反应过程中通过砂芯3漏出的液体尽量少,导管2的上端高度与烧瓶1的两侧瓶颈开口11相齐平,并且导管2要尽量靠近烧瓶1的瓶壁,另外,抽真空装置5为真空泵,导管2与烧瓶1为一体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88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超声波辅助离子液预处理生物质的方法
- 下一篇:免扰动加热恒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