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溶气气浮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9029.5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7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陆正华;施杰;陈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7 | 代理人: | 余昌昊 |
地址: | 20199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气气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铁工业领域,涉及一种溶气气浮系统。
背景技术
溶气气浮系统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或液-液分离的设备。该装置通过高压回流溶气水减压产生大量的微气泡,使其与废水中密度接近于水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粘附,形成密度小于水的气浮体,在浮力的作用下,上浮至水面,进行固-液或液-液分离。
现有的溶气气浮系统主要有溶气罐气浮系统与气液混合离心泵溶气系统,这两种溶气气浮系统在工作中均存在缺陷,容易发生运行情况不佳的情况,主要表现如下:
1、现有的溶气罐气浮系统,溶气罐内一般设有填料,如来水中含有较多悬浮物,长时间运行后会发生填料堵塞造成溶气效果不好,进而导致加压泵的运行故障;
2、气液混合离心泵溶气系统中,气液混合离心泵的叶轮间隙一般较小,来水如果硬度较高则容易造成叶轮结垢,轻则泵的工况下降,导致溶气效果下降,重则整个泵抱死无法运行;
3、现有的溶气气浮系统中进气量不易控制容易失控,导致溶气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溶气气浮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溶气罐气浮系统与气液混合离心泵溶气系统存在的缺陷,以及现有技术中溶气气浮系统进气量不易控制导致溶气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溶气气浮系统,包括气浮池、累进腔室泵和混合器,所述气浮池的出水端通过第一管道与累进腔室泵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累进腔室泵的出口端通过第二管道与混合器的入口端连接,所述混合器的出口端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气浮池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与气源连通,靠近所述气浮池的出水端的第一管道上设有进口调节阀门。
可选的,所述第三管道靠近所述气浮池的进水端的部分设有出口调节阀门。
可选的,所述第一管道与气源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气源管道的另一端与气源连通。
可选的,所述气源管道上设有流量计,用于测定并调节从所述气源管道进入所述第一管道的空气流量。
可选的,所述流量计为转子流量计。
可选的,所述第一管道靠近所述累进腔室泵的进口端的部分设置有第一压力表。
可选的,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稳压器。
可选的,所述第三管道靠近所述混合器的出口端的部分设置有第二压力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气气浮系统,通过设置进口调节阀门和出口调节阀门,使整个溶气气浮系统要求的回流比仅为15%,比传统溶气气浮系统的30%降低了一半,从而大大降低了能耗;通过流量计调节空气流量,再与累进腔室泵和混合器配合,使得整个系统仅需3秒就能实现溶气达到饱和,溶气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本实用新型采用累进腔室泵,泵体耐堵、耐磨,不受悬浮物和结垢影响,使得整个系统不受水质调节恶劣的影响,适用于水质情况复杂的工业废水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溶气气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气浮池;2-累进腔室泵;3-混合器;4-气源;5-稳压器;11-进口调节阀门;12-第一管道;13-第一压力表;14-气源管道;23-第二管道;31-第三管道;32-出口调节阀门;33-第二压力表;41-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溶气气浮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溶气气浮系统,包括气浮池1、累进腔室泵2和混合器3,所述气浮池1的出水端通过第一管道12与累进腔室泵2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累进腔室泵2的出口端通过第二管道23与混合器3的入口端连接,所述混合器3的出口端通过第三管道31与所述气浮池1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一管道12与气源4连通,靠近所述气浮池1的出水端的第一管道12上设有进口调节阀门11。在本方案中,采用累进腔室泵2作为溶气气浮系统的核心,气浮系统仍采用部分回流方式,累进腔室泵2的泵体耐堵、耐磨,不受悬浮物和结垢影响,可以有效的克服现有技术中气浮系统由于水质情况恶劣造成的溶气效果下降的问题,而且通过调小进口调节阀门11的开度,能够使整个第一管道12形成负压,从而使气源的空气能自吸入第一管道12,从而进入累进腔室泵2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90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