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渗漏胸腹腔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1684.4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0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吴琳;刘炯;汪芳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渗漏 胸腹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渗漏胸腹腔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肝硬化、胸腹部肿瘤、结核等患者常易合并大量胸腹腔积液,对于此类患者,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同时缓解症状,通常需进行胸腹腔置管引流术。
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引流装置尽管操作便利,但对于个别胸、腹腔压力大或老年、穿刺局部皮肤松弛的患者,在穿刺部位容易出现积液渗漏。这不仅极大的增加了穿刺后胸、腹腔内感染的发生率,危害患者的安全,而且频繁的换药,也增加了临床医护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防止引流管穿刺点渗液、密封效果好、结构简单的一种防渗漏胸腹腔引流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渗漏胸腹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引流管前端能插入胸腹腔,后端分别设置有充气端头、注液端头和引流端头,引流管在靠近其前端的管体上分别固定有一水囊和一气囊,水囊与气囊间隙配合,且水囊相对于气囊更靠近引流管前端,引流管内设置有三道轴向延伸且互不连通的腔体,其中,第一道腔体为引流腔,引流腔前端开口于引流管的前端,后端开口于引流端头上,第二道腔体为气囊充气腔,气囊充气腔的前端与气囊连通,后端开口于充气端头上,第三道腔体为水囊注水腔,水囊注水腔的前端与水囊连通,后端开口于注液端头上,气囊充气腔的后端设有气囊充气单向阀,气囊充气单向阀允许气体从外部进入气囊充气腔,水囊注水腔的后端设置有水囊注水单向阀,水囊注水单向阀允许液体从外部进入水囊注水腔,防渗漏胸腹腔引流装置还包括气囊限位罩,气囊限位罩为碗状结构,气囊限位罩的罩顶开设有穿孔,穿孔的直径大于引流管的外管径,小于气囊充气后的外径,引流管能穿过穿孔,使气囊限位罩碗口朝向引流管前端地套在引流管上滑动,气囊限位罩上设置有固定带,固定带能将气囊限位罩固定在患者胸腹部。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气囊充气单向阀为橡胶密封片,该橡胶密封片固定端固定在充气端头中,活动端位于气囊充气腔中,气囊充气腔内形成一气囊充气腔台阶,气囊充气腔台阶位于气囊充气单向阀和气囊充气腔后端之间,且气囊充气单向阀的活动端能在气囊的气压压力下贴在该气囊充气腔台阶上将气囊充气腔密封。
上述的水囊注水单向阀为橡胶密封片,该橡胶密封片固定端固定在注液端头中,活动端位于水囊注水腔中,水囊注水腔内形成一水囊注水腔台阶,水囊注水腔台阶位于水囊注水单向阀和水囊注水腔后端之间,且水囊注水单向阀的活动端能在气囊的气压压力下贴在该水囊注水腔台阶上将水囊注水腔密封。
上述的气囊限位罩的厚度从碗底至碗口逐渐增大,气囊限位罩的碗口上贴附有一层硅胶防压垫。
上述的水囊与气囊之间的间隙为1.5cm至4cm。
上述的固定带包括左侧带和右侧带,左侧带末端设置有一固定扣,右侧带穿入该固定扣中与左侧带合围,将气囊限位罩固定在患者胸腹部。
上述的气囊限位罩为透明塑料罩。
上述的引流端头与引流管一体式连接,充气端头和注液端头与引流管的连接端均设置有螺纹,充气端头和注液端头通过该螺纹与引流管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1、采用水囊和气囊组合的方式对引流管穿过身体的部位进行密封,由于气囊、水囊外形可塑性高,能贴紧皮肤,因此用气囊和水囊密封穿刺部位密封性好,而且在穿刺部位内外两侧同时密封,能极大地降低渗液率。
2、水囊密封引流管穿入胸腹腔内,气囊密封引流管穿出体表的位置,采用水囊密封内侧而不用气囊的原因是因为产生同样的压迫力时水囊的体积要小于气囊,由于该囊体位于体内,因此要尽量减小体积,使用液体填充此囊体比用气体填充效果更好。
3、增加了气囊限位罩,由于体外密封的气囊具有一定体积,容易被患者碰触,有可能会导致气囊密封失效,因此,本实用新型用气囊限位罩罩住气囊,然后将气囊限位罩固定在身体上,从而将气囊整个罩住固定,保护气囊,防止外侧密封失效。
附图说明
图1是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将充气端头和注液端头从引流管上拆下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5是图3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6是气囊限位罩的示意图;
图7是气囊限位罩的侧视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16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升降旋转装置及血浆病毒灭活监测仪
- 下一篇:便携式吸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