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墨印刷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2458.8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4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胡铁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捷包装(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17/00 | 分类号: | B41F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0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墨 印刷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特别涉及一种油墨印刷机。
背景技术
油墨印刷机,是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大致上包括进料、涂墨、压印等机构组成;首先将要印成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将油墨涂覆在印版上,再直接或间接将印版上的文字或图像转印在承印物上。
如公告号为“CN205167874U”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印刷机,它包括印刷系统和供墨系统,虽然这样的设置虽然实现了自动将颜料倒入的效果,使操作更为简洁,但是在对于木质板材的加工印刷时,由于印刷操作台具有一定的高度,所以在印刷完毕后仍然需要操作者手工将木质板材从操作台上取下,导致印刷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印刷完毕后无需操作者手工将印刷完毕后的木质板材从操作台上取下的油墨印刷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油墨印刷机,包括机架、油墨罐和与油墨罐连通的供墨系统,所述机架包括操作台、平行于操作台设置的印刷辊、驱动印刷辊转动的第一驱动部和设置在印刷辊正上方且与印刷辊抵接用于储存油墨的储料仓,所述储料仓与印刷辊抵接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印刷辊上向下凹陷形成用于容纳印版的第一凹槽;所述机架上背离操作台一面设置有与操作台位于同一高度的升降台,所述升降台底部设置有能使升降台在高度方向上具有运动趋势的弹性体,所述升降台相对于印刷辊的边上设置有限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油墨罐连通的供墨装置将油墨输送到储料仓中,储料仓与印刷辊抵接,在印刷辊上设置有的第一凹槽可用于卡装印版,在储料仓底部与第一凹槽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通孔,操作者根据需要将拓有不同图案的印版装在第一凹槽中,第一驱动部驱动印刷辊转动,当第一凹槽转动至与储料仓接触时油墨顺着第一通孔到达印版上,将木质板材顺着操作台向印刷辊的方向推进,印版与木质板材接触后将印版上的图案印在木质板材上;而印刷完毕的木质板材传动到升降台上,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按压弹性体,弹性体的弹力与位移在一定范围内成线性关系(胡克定律),使接收到的第一块木质板材上表面仍然与印刷辊的下表面齐平,当在接收第二块印刷完毕的木质板材时,第二块木质板材与第一块木质板材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可能会在摩擦力的驱动时,使第一块板材产生背离印刷辊的运动趋势,但设置在升降台上的限位板会限制第一块板材的这种运动趋势,避免第一块板材从升降台上脱落,同时限位板也间接的为接收第二块木质板材提供了抵接力,方便顺利的接收第二块木质板材。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穿设在印刷辊中心轴线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机架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并且将第一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穿设在印刷辊上,打开第一驱动电机时,电机轴转动,从而带动印刷辊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操作台包括多块平行设置的子支撑板,所述子支撑板之间形成与印刷辊垂直的第一缝隙,所述第一缝隙中设置有与子支撑板表面齐平的链条和驱动链条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契合大多数木质板材的加工,所以操作台的长度都较长,在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很难接近印刷辊,而将操作台分割成多块子支撑板,每一块子支撑板之间都留有第一缝隙,且第一缝隙垂直于印刷辊设置,在第一缝隙中设置的链条在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可将放置在操作台上的木质板材向印刷辊的方向传动,方便操作;其次,这样的设置方式对于印刷一些较小的木质板材也极为有效,效率极高,将小型的木质板材依次放置在操作台上,在链条的传动下传送至印刷辊处进行印刷,印刷完毕后被收集在升降台上,实现印刷的半自动化。
作为优选,所述印刷辊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储料仓上设置有与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一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提高印刷的工作效率,可将印刷辊设置的较长,且在印刷辊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印版的第一凹槽,使印刷辊每转动一圈可同时加工多个木质板材;其次,也可在第一凹槽中安装不同图案的印版,在同一块木质板材上印刷不同的图案。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孔上内填充有海绵,所述海绵表面高于储料仓下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捷包装(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安捷包装(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24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传感静音泵
- 下一篇:包括多边形压电薄膜传感器的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