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机控制器安装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4905.3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0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爽;谷小渝;张泽凯;徐如霞;袁渝;刘梦秋;牛伟;张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控制器 安装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支架;尤其涉及一种电机控制器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俗称IPU的电机控制器是通过集成电路的主动工作,来控制电机按照设定的方向、速度、角度和响应时间进行工作。电机控制器使得电机应用的范围更为广泛,输出效率更高。
在CN204323017U中公开了一种电机控制器支架,它由前后两个立式的三角形桁架作为主干,在三角形桁架的上表面左右两端各有一根上纵梁将其固定为一体,在两个三角形桁架的三角形立边之间,再由中间纵梁相固定。电机控制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电机控制器支架上。
在上述方案中,固定连接电机控制器的螺栓要与电机控制器支架上的多个零部件配合来安装固定电机控制器。与螺栓配合的连接孔早于多个零部件组装成型前加工完成。对于此种先加工后组装的电机控制器支架,会存在因为零部件数量多,加工成本高问题;同时还会在焊接组装过程中,出现组装尺寸差的问题。因此,对于组装支架,常常因为安装精度低,而出现修改电机控制器的安装连接位置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由多个零部件组成的电机控制器支架的安装精度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机控制器安装支架,包括采用钣金制成呈无盖盒子状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支架安装板、侧围翻边和连接翻边,所述支架安装板位于支架本体的底部,用于与白车身固定连接;所述侧围翻边翻折于支架安装板侧围,与电机控制器侧轮廓相适应;所述连接翻边翻折于侧围翻边的端部,与所述电机控制器侧围的安装凸耳连接。
进一步,所述支架安装板上设有辅助支撑所述电机控制器的辅助支撑件。
进一步,所述侧围翻边之间通过搭接的侧边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支架安装板用于与白车身上的发动机舱边梁和悬置支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用支架安装板与白车身匹配固定,用连接翻边与电机控制器侧围的安装凸耳连接,其安装连接结构简单。同时对于采用钣金支撑的支架安装板,能够直接通过冲压和翻折的方式来制造,各个连接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容易得到保证,加工速度快。
2、本实用新型采用板件冲压、弯折制造,其材料利用率高,同时相对拼接支架,能提高安装空间利用率。
3、辅助支撑件能有效解决电机控制器底面面差大,支架安装板难以平稳支撑的问题。辅助支撑件的支撑能提高电机控制器的安装稳定性。
4、搭接是钣金连接的常用技术手段,其结构简单、连接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电机控制器的安装爆炸图;
图中:1-支架本体、11-支架安装板、111-连接孔、12-侧围翻边、121-侧边、13-连接翻边、131-安装孔、2-辅助支撑件,3-电机控制器、31-安装凸耳。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电机控制器安装支架,包括采用钣金制成的支架本体1。支架本体1包括支架安装板11、侧围翻边12和连接翻边13。在支架安装板11上冲压成型有与电机控制器3底面匹配的的支撑面,在支架安装板11的支撑面上形成有多个连接孔111,支架本体1通连接孔111固定连接在发动机舱边梁和悬置支架上。与支架安装板11连接的侧围翻边12沿电机控制器3四周侧轮廓弯折而成,侧围翻边12之间,通过搭接的侧边121固定连接。在侧围翻边12上弯折有连接翻边13,在连接翻边13上开设有安装孔131。电机控制器3部分位于支架本体1内,其侧围的安装凸耳31与连接翻边13通过安装孔131固定连接。
另外,为了加强电机控制器3与支架安装板1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在支架安装板11上还焊接有与电机控制器3配合的辅助支撑件2。
另外,上述的电机控制器底面,包括主支撑面和辅助支撑面。若主支撑面间面差小,支架安装板11采用冲压成型就能做到与支撑面和辅助支撑面平稳配合。若主支撑面与辅助支撑面之间的面差大时,支架安装板11采用冲压成型的方式,则难以做到对主支撑面与辅助支撑面匹配。在此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辅助支撑件2来辅助解决支撑不平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49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向器线束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客车三合一辅助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