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上迫降用飞机舱门负压装置及飞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7166.3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4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晁向飞;王萌萌;陶金库;赵小龙;郭晓庆;吕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美龙振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14 | 分类号: | B64C1/14 |
代理公司: | 沈阳铭扬联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21241 | 代理人: | 吕敏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上 迫降 飞机 舱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上迫降用飞机舱门负压装置及飞机装置。
背景技术
当飞机在水上迫降时,为了减慢舱内进水速度,飞机机体处于水平面以下的舱门或者口盖需要承受水面冲击带来的负压载荷,此时需要一种结构来承受此载荷。而现有机型一般将处于水面以下的舱门设计成锁钩式,依靠舱门密封来承受此载荷,而这种门还要承受机身增压载荷,门结构的重量会比较大。而针对半堵塞式舱门,目前没有很好的结构方案来解决此类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上迫降用飞机舱门负压装置及飞机装置,能够承受水面冲击的负压载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水上迫降用飞机舱门负压装置,包括导向轮、支座、导向槽;所述导向轮由主体部分和光杆部分组成,所述主体部分和光杆部分均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支座为中心开孔的长杆结构,所述导向轮的光杆部分插入所述支座的一端,并通过螺栓从所述主体部分端穿过所述导向轮并继续穿入支座进行固定;所述支座的外侧设有固定座,所述支座的另一端穿过舱门边框并与边框相邻的纵梁连接,并通过所述固定座将所述支座固定在舱门边框上;所述导向槽设于舱门口框上,并通过与所述导向轮的主体部分配合导向。
优选地,所述导向轮主体部分的直径大小由所述导向轮所承受的载荷大小决定。
优选地,所述导向轮光杆部分的长度大于设定阈值。
优选地,所述导向轮主体部分与光杆部分之间的外侧设有挡圈,所述主体部分通过所述挡圈卡设在所述支座外部。
优选地,所述导向轮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主体部分并与其间隙配合,所述套筒通过所述挡圈卡设在所述主体部分上。
优选地,在所述套筒和所述挡圈之间,还设有衬套。
优选地,所述支座为中心开孔的圆柱体长杆结构。
优选地,所述导向槽的槽体外侧设有加强筋。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飞机,所述飞机的舱门上包括如上所述的负压装置。
优选地,所述飞机舱门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部分分别设有负压装置。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负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负压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图3的负压装置承受水压载荷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飞机舱门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负压装置 2导向轮 3支座 4导向槽
5套筒 6挡圈 7固定座 8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水上迫降用飞机舱门负压装置,该负压装置1包括导向轮2、支座3、导向槽4;所述导向轮2 由主体部分和光杆部分组成,所述主体部分和光杆部分均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支座3为中心开孔的长杆结构,所述导向轮2的光杆部分插入所述支座3的一端,并通过螺栓8从所述主体部分端穿过所述导向轮2并继续穿入支座3进行固定;所述支座3的外侧设有固定座7,所述支座3的另一端穿过舱门边框并与边框相邻的纵梁连接,并通过所述固定座7将所述支座3 固定在舱门边框上;所述导向槽4设于舱门口框上,并通过与所述导向轮2 的主体部分配合导向。
其中,所述导向轮2的主体部分的直径大小由所述导向轮2所承受的载荷大小决定,所述载荷除了作为导向机构时需要承受的载荷外,还包括水压载荷。
本公开的导向轮2的主体部分与光杆部分之间的外侧还设有挡圈6,主体部分可以通过所述挡圈6卡设在所述支座3的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加强水压带来的载荷支撑,所述导向轮2光杆部分的长度可以通过负压载荷测试或计算而获得最小阈值,并在实际应用时取使光杆部分的长度大于这一阈值。
本公开的支座3具体可以为中心开孔的圆柱体长杆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美龙振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美龙振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71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