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悬挑式脚手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9177.5 | 申请日: | 2017-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1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辉;武卫;杨春雷;杨东萌;阮运书;于祥华;王爱辉;张伟;赵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房建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18 | 分类号: | E04G3/18;E04G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8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挑式 脚手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脚手架,特别涉及一种悬挑式脚手架。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现场会存在有内部装修、外墙或高层等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为了方便工人施工以及维护工人安全通常设置有脚手架。现有的建筑脚手架分为三大类:落地式脚手架、附着式脚手架以及悬挑式脚手架。落地式脚手架由于有高度限制,且对地坪基础有一定处理要求,故其一般应用于中低层建筑;附着式脚手架投资大、搭设繁琐,故应用较少;而悬挑式脚手架则广泛应用于中高层建筑。并且随着建筑楼房、写字楼对采光的要求而设计的落地窗的出现,悬挑式脚手架的固定方式也随着改善。
公告号为CN202467151U的中国专利,一种悬梁式脚手架锚固端锚固装置,包括底座、定型开孔钢板及两组锚固螺母,其中,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两组锚固螺栓,所述两组锚固螺栓间隔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底座预埋于所述结构楼板中,所述每个锚固螺栓的上端分别从所述结构楼板向上延伸,所述定型开孔钢板上设有两组通孔,所述两组通孔与所述两组锚固螺栓一一对应,所述两组锚固螺母与所述两组锚固螺栓相配合。该实用新型同时公开了一种悬挑式脚手架支撑装置,包括悬挑式脚手架锚固端锚固装置和用于支撑脚手架的悬挑型钢,所述悬挑型钢的一端通过上述的悬挑式脚手架锚固端锚固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结构楼板上,所述悬挑型钢的另一端悬挑伸出,该实用新型便于拆装,可重复使用。但是,此种悬挑式脚手架只是将钢板一端固定在房架结构上,另一端悬空设置,固定方式过于简单,不牢靠,当锚固装置松动时易发生人身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挑式脚手架,可实现脚手架的加紧牢固,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悬挑式脚手架, 包括悬挑梁和支架,所述的悬挑梁和支架分别位于上房梁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的支架包括一体设置的横梁和立杆,所述的立杆位于所述上房梁的外侧与所述的横梁垂直设置,所述的立杆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的第一支杆分别与所述的横梁和第二支杆固定,所述的第二支杆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支杆和悬挑梁固定,所述的悬挑梁、上房梁和横梁通过U型钢支架贯穿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型钢支架将悬挑梁、上房梁和横梁三者贯穿固定,使三者之间更加稳固,同时立杆位于所述上房梁的外侧将支架与悬挑梁固定,达到支架与悬挑梁之间双重固定的目的,使悬挑式脚手架得结构更加稳定,使脚手架牢固,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悬挑梁的外侧端头设置有第一固定板。
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悬挑式脚手架包括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一端与下房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一固定板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固定板将悬挑梁与支撑杆之间固定的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杆与所述的下房梁通过第二固定板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固定板使支撑杆与下房梁之间固定的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下房梁设置有预埋钢板,所述的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的预埋钢板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固定板与预埋钢板进行固定,第二固定板与下方梁之间固定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的预埋钢板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施工完成后可将第二固定板与预埋钢板拆卸,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U型钢支架贯穿所述横梁的部分通过螺母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母将U型钢支架固定可防止U型钢支架晃动,使悬挑梁更加稳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U型钢支架将悬挑梁、上房梁和横梁三者贯穿固定,使三者之间更加稳固,同时立杆位于所述上房梁的外侧将支架与悬挑梁固定,达到支架与悬挑梁之间双重固定的目的,使悬挑式脚手架得结构更加稳定,U型钢支架贯穿所述横梁的部分通过螺母固定,螺母将U型钢支架固定可防止U型钢支架晃动,使悬挑梁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悬挑式脚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固定装置爆炸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房建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房建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91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放射线图像生成方法以及图像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斜屋面操作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