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柴油发动机助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9536.7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1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曹俊阳;张成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M25/12 | 分类号: | F02M25/12;F01N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发动机 助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助燃装置,属于地下矿开采领域。
背景技术
以石油产品等为燃料的内燃机(包括汽油机、柴油机等)在运载设备、工程机械以及小型发电设备方面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为生活、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和效率的显著提高;而另一方面,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矿物燃烧产生的废气则包含着大量有毒有害成分,对环境带来较大的污染。
尤其是在一些特殊行业、特殊环境中,内燃机在应用时,由于其工作负荷特点及工作环境空间的特殊性,排放尾气的常规净化治理方法受到制约,处理能力明显降低。矿山井下较为突出的例子就是用柴油发动机为动力的装运设备。这些设备在给矿山生产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其严苛的工作环境条件也限制了其推广应用速度。其中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燃料效率的低下和地下有限空间的空气更新不畅。较为突出的是用于进路式矿石开采的铲运机和斜坡道矿石运输车。铲运机的工作负荷特点使得其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处于急变的瞬态工况状态,导致其燃油效率下降,排放尾气的HC、CO及颗粒物增加,并且由于通风条件所限,空气对流不畅,进入发动机的空气含氧量不足,导致燃料燃烧不全,既影响铲运机的动力性能,又使得工作环境空气循环加重恶化。而斜坡道矿石运输车的工作特点是重车上坡,这通常导致排放尾气中碳烟含量大大增加,并且生成的碳烟与一氧化氮的浓度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些急待解决的相关问题,限制了铲运机、运矿汽车等高效率设备在地下矿山的有效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柴油发动机助燃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柴油发动机助燃装置,包括投料装置、供气及用气装置和测控装置;
所述投料装置包括投料电机2、电机调速器3、制氧剂料仓5、螺旋输送杆6、一级电磁门7、转储小仓8和二级电磁门9;制氧剂料仓5顶部设有进料口4,进料口4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投料电机2和螺旋输送杆6设于制氧剂料仓5底部,制氧剂料仓5底部倾斜设置;螺旋输送杆6一端与投料电机2连接,另一端与一级电磁门7连接,一级电磁门7通过转储小仓8与二级电磁门9连接;电机调速器3设于制氧剂料仓5外,通过导线与投料电机2连接;
优选地,投料电机2外部设有电机保护罩1;
优选地,制氧剂料仓5上部为规则的柱体,如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等,下部为规则或不规则的漏斗状,下部开口与螺旋输送杆6相适应;制氧剂料仓5底部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角度大于制氧剂粒料的安息角;
优选地,一级电磁门7、转储小仓8和二级电磁门9为直线连接;
所述供气及用气装置包括反应储气仓14、输气管16、电动节流阀17、滤清器20、柴油机23和排气管27;反应储气仓14顶部设有安全阀10和压力传感器13,底部设有卸料口15;反应储气仓14与二级电磁门9连通;反应储气仓14通过输气管16与滤清器20连通,输气管16上设有电动节流阀17,电动节流阀17由直流减速电机28、连轴器29和节流阀30通过连接管33连接组成;滤清器20、柴油机23和排气管27依次连通;
优选地,在反应储气仓14周围设置防爆安全金属网罩;
所述测控装置包括功率转换器Ⅰ11、功率转换器Ⅱ12、功率转换执行部件18、单片机测-控单元19、信号放大器21、电流/电压转换器22和取样仓32;取样仓32中设有取样风机24、碳烟传感器25、NO传感器26和降温管31,降温管31位于取样仓32进口端,碳烟传感器25和NO传感器26位于取样仓32中部,取样风机24位于取样仓32出口端;
优选地,降温管31可采用水冷或风冷工作方式,必要时可辅以半导体制冷原件强化制冷;
单片机测-控单元19通过导线与电机调速器3、压力传感器13、取样风机24连接;单片机测-控单元19通过导线与一级电磁门7连接,导线上设有功率转换器Ⅰ11,用于传导并放大单片机测-控单元19传出的信号;单片机测-控单元19通过导线与二级电磁门9连接,导线上设有功率转换器Ⅱ12,用于传导并放大单片机测-控单元19传出的信号;单片机测-控单元19通过导线与电动节流阀17连接,导线上设有功率转换执行部件18,用于传导并放大单片机测-控单元19传出的信号;单片机测-控单元19通过导线与碳烟传感器25连接,导线上设有电流/电压转换器22;单片机测-控单元19通过导线与NO传感器26连接,导线上设有信号放大器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95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