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层积微发泡复合层的蜂窝复合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9810.0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1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戴初发;毛小柯;何耿波;祝诗高;张艳辉;尚龙安;权文琪;张永钦;张勇;魏俊义;庄琦;顾嘉伟;陈伟杰;郭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阳光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12 | 分类号: | B32B3/12;B32B27/06;B32B27/3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41 | 代理人: | 毛翔威 |
地址: | 315175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层积 发泡 复合 蜂窝 复合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蜂窝复合板,特别是一种层积微发泡复合层的蜂窝复合板。
背景技术
蜂窝复合板是一种可以循环再生的绿色环保材料,该类材料结构多样,生产工艺成熟,具有保温、隔热、隔音、缓冲的诸多优点,可很好的适用于建筑、装饰、广告、隔离的户外使用要求。但目前的蜂窝复合板主要通过上下两层的板体,并在板体之间纵向设置有加强筋构成蜂窝复合板,同时在上板上设置面料层,从而起到缓冲的作用,但由于面料其缓冲性能相对较差,而且面料的防滑性差,因此对于一些缓冲及防滑性能高的使用场所,目前的蜂窝复合板难以实现,因此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缓冲效果好、具有防滑作用的一种层积微发泡复合层的蜂窝复合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层积微发泡复合层的蜂窝复合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上层、下层和复合在上层与下层之间的双蜂窝空腔层,所述双蜂窝空腔层包括一个以上均匀分布并向上延伸的上蜂窝腔和一个以上均匀分布并向下延伸的下蜂窝腔,且所述每一个下蜂窝腔置于相邻前、后、左、右的4个上蜂窝腔之间,在下层的下表面复合有无纺布层或微发泡缓冲层,在上层的上表面复合有微发泡缓冲层,所述微发泡缓冲层为EVA微发泡缓冲层或PP微发泡缓冲层或PPC微发泡缓冲层,所述上层的下表面与上蜂窝腔的上表面复合,所述下层的上表面与下蜂窝腔的下表面复合。
本实用新型得到的一种层积微发泡复合层的蜂窝复合板,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是由于上述的微发泡缓冲层是采用PP(聚丙烯)或者PPC(聚碳酸亚丙酯)或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微发泡缓冲层,由于这几种材料制作出微发泡层以后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和防滑能力,同时上述的双蜂窝空腔层通过上下匹配的成型辊挤出成型构成上下空腔结构,最终将微发泡缓冲层、上层、双蜂窝空腔层、下层和无纺布层进行复合构成完整的新型蜂窝复合板,因此本实用新型最终得到的一种层积微发泡复合层的蜂窝复合板,在实现轻量化、高强度高隔音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缓冲和防滑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1例中所提供一种层积微发泡复合层的蜂窝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所提供一种层积微发泡复合层的蜂窝复合板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1中蜂窝基层的结构爆炸图;
图5是实施例4中所提供一种层积微发泡复合层的蜂窝复合板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微发泡缓冲层1、无纺布层2、双蜂窝空腔层3、上层4、下层5、上蜂窝腔6、下蜂窝腔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层积微发泡复合层的蜂窝复合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上层4、下层5和复合在上层4与下层5之间的双蜂窝空腔层3,所述双蜂窝空腔层3包括一个以上均匀分布并向上延伸的上蜂窝腔6和一个以上均匀分布并向下延伸的下蜂窝腔7,且所述每一个下蜂窝腔7置于相邻前、后、左、右的4个上蜂窝腔6之间,在下层5的下表面复合有无纺布层2,在上层4的上表面复合有微发泡缓冲层1,所述上层4的下表面与上蜂窝腔6的上表面复合,所述下层5的上表面与下蜂窝腔7的下表面复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微发泡缓冲层1为EVA微发泡缓冲层。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是由于上述的微发泡缓冲层是采用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材料的高分子聚合物制成微发泡缓冲层,由于这种材料制作出微发泡层以后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和防滑能力,同时上述的双蜂窝空腔层通过上下匹配的成型辊挤出成型构成上下空腔结构,最终将微发泡缓冲层、上层、双蜂窝空腔层、下层和无纺布层进行复合构成完整的新型蜂窝复合板,因此本实施例最终得到的一种层积微发泡复合层的蜂窝复合板,在实现轻量化、高强度高隔音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缓冲和防滑的功效。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蜂窝腔6和下蜂窝腔7的具体个数可以根据在具体实施例中对蜂窝板最终的强度控制每相邻两个上蜂窝腔6之间的距离,强度要求越高,相邻两个上蜂窝腔6之间的相对距离就越小,一旦上蜂窝腔6的个数设定完后,在每一个上蜂窝单元6中间设置一个下蜂窝腔7即可。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阳光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阳光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98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磨损加厚袜
- 下一篇:一种残余电量消除电路、配电箱和电动汽车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