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把油门当刹车误操作的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22861.9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7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鈞;李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26/02 | 分类号: | B60K26/02;B60K28/02;B60T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11308 | 代理人: | 曹广生 |
地址: | 530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油门 刹车 操作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主动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把油门当刹车误操作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民用汽车的保有量也逐渐上升,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已突破3亿人。当前,在发生的交通事故中,误把油门当刹车踩所引发的交通事故占百分之五左右,每年达20万次以上,且这类交通事故中大多会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目前,由于现行汽车的刹车踏板和油门踏板并排安放,不仅距离较近并且都用右脚操纵。因此,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当需要减速或停止时,由于某种原因时常会发生刹车误操作的情况,即驾驶员误将油门踏板当刹车踏板踩下,结果汽车不但不会减速或停止反而会加速行驶,因此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造成人身安全和财产的损失。如若把刹车踏板和油门踏板分别安装在距离较远的位置,或者把刹车与加大油门的操作方法改成“脚动”或者“手动”,或许会减少事故发生。然而,这些改装都需要改变汽车的内部结构和制造标准,难度大、成本高,因此亟待开发一种简单可靠能防止油门被误踩的安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简单可靠的防止把油门当刹车误操作的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防止把油门当刹车误操作的防护装置,它包括主板和通过固定轴固定于主板的第一齿杆、第二齿杆与齿轮,第一齿杆和第二齿杆互相平行,齿轮设置于第一齿杆和第二齿杆之间,第一齿杆的内侧和第二齿杆的内侧均与齿轮啮合;第一齿杆的内部和第二齿杆的内部均设置有滑槽,第一齿杆和第二齿杆的固定轴分别穿设于第一齿杆和第二齿杆的滑槽中,第一齿杆和第二齿杆的滑槽的内部均设有压簧,压簧的一端抵接于固定轴,压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滑槽的一端,第一齿杆的滑槽、固定轴和压簧组成第一自动复位机构,第二齿杆的滑槽、固定轴和压簧组成第二自动复位机构。
其中,第一齿杆的内部设有两个第一自动复位机构,第二齿杆的内部设有两个第二自动复位机构。
其中,压簧的直径小于滑槽的宽度。
其中,防护装置还包括支架,主板的两个侧边通过螺丝与支架铰接。
其中,支架呈U型,U型支架包括两个支杆,两个支杆的端部均设开设有卡槽,主板的两个侧边的螺丝分别设置于两个卡槽中。
其中,卡槽由一个竖向通槽和三个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互相平行的横向卡位槽组成,三个横向卡位槽均与竖向通槽相互垂直并相互连通,螺丝设置于任意一个横向卡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止把油门当刹车误操作的防护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时,本实用新型操作油门踏板的动作是右脚尖上顶第一齿条,而对刹车踏板的动作是脚踏刹车踏板,这两个动作靠单脚执行,“上顶”动作与“下踏”动作不可能同时发生,从而刹车与打开油门也是不可能同时发生,有效克服了司机依靠脚部来摸索刹车踏板和油门踏板、易把油门当刹车的缺点,且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的附加设备,无需改装汽车,只需安装在驾驶室的刹车踏板和油门踏板上方的小范围空间即可,简单可靠;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不包括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主板,2—第一齿杆,3—第二齿杆,4—齿轮,5—固定轴,6—滑槽, 7—压簧,8—支架,9—卡槽,91—竖向通槽,92—横向卡位槽,10—螺丝, 11—刹车踏板,12—油门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防止把油门当刹车误操作的防护装置,它包括主板1和通过固定轴5固定于主板1的第一齿杆2、第二齿杆3与齿轮4,第一齿杆2和第二齿杆3互相平行,齿轮4设置于第一齿杆2和第二齿杆3之间,第一齿杆2的内侧和第二齿杆3的内侧均与齿轮4啮合;第一齿杆2的内部和第二齿杆3的内部均设置有滑槽6,第一齿杆2和第二齿杆3 的固定轴5分别穿设于第一齿杆2和第二齿杆3的滑槽6中,第一齿杆2和第二齿杆3的滑槽6的内部均设有压簧7,压簧7的一端抵接于固定轴5,压簧7的另一端抵接于滑槽6的一端,第一齿杆2的滑槽6、固定轴5和压簧7 组成第一自动复位机构,第二齿杆3的滑槽6、固定轴5和压簧7组成第二自动复位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民族大学,未经广西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228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