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墨烯悬梁结构温度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25334.3 | 申请日: | 2017-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0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张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K13/02 | 分类号: | G01K1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悬梁 结构 温度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悬梁结构温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温度传感器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目前温度传感器按测量方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按照传感器材料及电子元件特性分为热敏电阻、热电偶、红外辐射光电仪等。但是这些传感器的灵敏度还有待提高,并且它们的本征噪声较高造成信噪比不高,不同测量范围温度漂移和零件漂移,或者测量前需要一定预热稳定时间,有的使用过程中功耗也不低,而且受使用环境限制等。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利用石墨烯本征的优异导电和导热导热性能来开发一种石墨烯悬梁结构温度测量装置,使石墨烯对温度实时高灵敏度响应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本征噪声较高和测量灵敏度不够快速、测量前需要时间预热等缺陷,提出一种即时快速高效的温度传感器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墨烯悬梁结构温度测量装置。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石墨烯悬梁结构温度测量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支撑装置、保护罩、石墨烯悬梁、信号处理装置和显示装置,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一对带有电极的支撑柱,所述石墨烯悬梁的首尾端均与支撑柱连接,所述支撑柱设于所述固定底座上,
所述固定底座内还设有数量与支撑柱相同的电极引线,
所述电极引线的一端与支撑柱连接,所述电极引线的另一端与信号处理装置连接,
所述信号处理装置与显示装置连接,
所述保护罩罩设与所述固定底座上,使得支撑装置、石墨烯悬梁结构均位于保护罩内。
优选地,所述保护罩为带网孔的保护罩壳,所述保护罩的材质为塑料或金属,如ABS塑料或不锈钢等,只要有一定结构强度起保护作用。
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保护罩壳设有网孔,网孔大小或范围可以根据过滤环境中异物颗粒和石墨烯感温区面积大小而定,便于与测量环境实现空气流通接触,网孔直径范围为96~109um。
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网孔直径为106um。
优选地,所述保护罩呈保护罩呈方形或半球形或椭圆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结构都可以。
优选地,所述信号处理装置为信号处理单元,可以是通用信号处理单元,也可以是非标定制信号处理单元。
优选地,所述固定底座上设有形状和大小与所述支撑柱形状和大小相配合的连接结构,达到使支撑柱可以稳固的设于固定底座上。
优选地,支撑柱呈柱形结构或矩形结构或锥形结构或台阶结构。
优选地,显示装置为彩色显示屏或黑白屏或数码管或OLED屏,只要能提供温度数值显示都可以。
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结构为凹陷部,所述支撑柱卡设于凹陷部内。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 本实用新型利用石墨烯本征的优异导电和导热导热性能来开发一种石墨烯悬梁结构温度测量装置,使石墨烯对温度实时高灵敏度响应;
2. 本实用新型测量不需要一定时间预热稳定,达到即时快速高效的温度测量;
3. 本实用新型这种悬膜结构和带网罩设计利于环境中空气温度测量,属于一种非接触测量,可以耐高温和低温,有很大温度测量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固定底座;2、支撑装置;3、保护罩;4、石墨烯悬梁;5、信号处理装置;6、显示装置;7、电极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所示,一种石墨烯悬梁结构温度测量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支撑装置、保护罩、石墨烯悬梁、信号处理装置和显示装置,
支撑装置包括一对带有电极的支撑柱,石墨烯悬梁的首尾端均与支撑柱连接,所述支撑柱设于所述固定底座上,
固定底座内还设有数量与支撑柱相同的电极引线,即一根电极引线对应一个支撑柱,
电极引线的一端与支撑柱连接,所述电极引线的另一端与信号处理装置连接,
信号处理装置与显示装置连接,
保护罩罩设与所述固定底座上,使得支撑装置、石墨烯悬梁结构均位于保护罩内。
本实施例中,保护罩设有网孔,其材质可以是塑料或金属都可以,网孔大小或范围可以根据过滤环境中异物颗粒和石墨烯感温区面积大小而定。网孔直径范围为96~109um。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网孔直径为106u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253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蓝石莲抗病肥料
- 下一篇:一种受力检测装置及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