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黑板与投影幕一体化设计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26744.X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0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王克良;李国雨;连明磊;李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六盘水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G03B21/56 | 分类号: | G03B21/56;B43L1/08;B43L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53004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黑板 投影幕 一体化 设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展示用具,具体涉及一种黑板与投影幕一体化设计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目前多媒体教室、普通教室、会议室、实验室等场合经常需要用到黑板进行内容展示,而现有的黑板一般都需要采用粉笔进行书写,并用粉笔擦进行擦写。粉笔灰尘不仅影响人体健康,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另外,传统的投影幕与黑板是两个独立的产品,分开使用,当使用投影幕时需要将投影幕降下,这样在投影的时候会占用黑板的大部分面积,使得无法板书。且当上课时需要使用ppt、word等注释说明重点,那么使用电脑在影幕上板书十分不便。而黑板和投影幕合为一体使上述问题得以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黑板与投影幕一体化设计的结构,通过水墨布和底板的结合,使得该结构的表面既可以进行书写,也可以进行投影,且可以在投影时直接在投影的画面上书写,干净环保,不会产生任何如粉尘一般的污染物,并且占用的面积更小,实用性更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黑板与投影幕一体化设计的结构,包括水墨布和底板,所述水墨布覆盖于所述底板。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连接有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水墨布采用传送带的形式,其上端绕在主动杆上,下端则绕在从动杆上,所述主动杆和从动杆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架上,所述底板被传送带形式的水墨布所包裹并且两侧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主动杆连接于一转动驱动机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水墨布的背面设有加热装置,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两侧的X型升降式支腿,所述主动杆、从动杆的两端均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两侧的X型升降式支腿,底板的两侧则分别固定于两侧的X型升降式支腿。
更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采用输入为220V、50Hz的电阻丝。
进一步地,所述水墨布采用白色水墨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水墨布和底板的结合,可以克服水墨布本身柔软不易书写的问题,使得该结构的表面既可以起到黑板的作用进行书写,也可以起到投影幕的作用进行投影,且可以在投影时直接在投影的画面上书写,实用性更强,克服了传统的投影幕和黑板相互独立所带来的很多问题。
2、用笔沾水后就可以书写,水迹干了之后就可以重新书写,干净环保,不会产生任何如粉尘一般的污染物,更有益人体健康。
3、通过进一步将水墨布设计为传送带的形式使之可以循环转动,则可以在写了水墨布的其中一面后将该面转动至背后,原本在背后的一面转动至前面继续进行书写,不需要等待水迹干了之后继续写,进一步增强了使用的便捷性。
4、通过在传送带形式的水墨布的背后设置加热装置,可以进一步加快转动到背后的水墨布的水迹的蒸发的程度,可以适应书写速度较快的情况,更加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墨布、底板、主动杆、从动杆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黑板与投影幕一体化设计的结构,包括水墨布1和底板2上,所述水墨布1覆盖于所述底板。由于有底板作为支撑,覆盖在底板上的柔软的水墨布也可以起到黑板的作用,在上面进行书写。当需要投影时,直接将投影仪的内容投影到水墨布上即可,不需要另外的投影幕,并且在投影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在画面上进行注释,可以直接在水墨布对应的位置上书写,不再需要在电脑上书写,更加方便。
而且,采用水墨布,用笔沾水就可以在上面书写,水迹干了就可以继续书写,不会产生任何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2连接有支架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六盘水师范学院,未经六盘水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267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