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钟表安装支架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28819.8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1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王锂君;于海波;赵勇;邴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0 | 分类号: | B60R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钟表 安装 支架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钟表安装支架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大汽车厂商为了提高车辆的市场竞争力,车身配置的多样化成为众多车企角逐的重要方向,例如,越来越多的车辆中均增加了钟表的安装,但是现有的车身上并没有设置进行钟表固定的安装支架,若将钟表直接固定在车身上,需对车身进行相应调整,影响车辆的开发周期,由此可见,车身的精益化结构来满足配置多样化的需要成为车身工程师的重要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钟表安装支架及汽车,用于解决现有的因车身上未设置进行钟表固定的安装支架,若将钟表直接固定在车身上,会使车身结构发生变化,影响车辆的开发周期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钟表安装支架,包括:
设置在侧围内板总成的边梁上的支架本体;
所述支架本体包括:
第一支板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板成第一预设角度的第二支板;
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均与所述边梁连接;
所述第一支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钟表安装定位孔,螺栓分别穿过所述钟表安装定位孔以及钟表上的孔位,将所述钟表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板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一支板成第二预设角度的第一翻边结构和第二翻边结构,所述第二支板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二支板成第三预设角度的第三翻边结构和第四翻边结构,且所述第一翻边结构和所述第三翻边结构连接,所述第二翻边结构和所述第四翻边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板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二支板成第四预设角度的第五翻边结构,且所述第五翻边结构正对所述边梁的一面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边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翻边结构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三翻边结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体与所述第四翻边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体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第三翻边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体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第四翻边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板上设置有钟表安装避让孔,且至少一个钟表安装定位孔均匀分布在所述钟表安装避让孔的四周。
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钟表安装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结构简单,且结构强度较高的钟表安装支架,实现了在不改变车身结构的同时,便可进行钟表的安装,满足了车辆多样化布置的设置需求。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钟表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钟表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钟表安装支架在侧围内板总成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将钟表安装到钟表安装支架上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侧围内板总成;11-边梁;20-钟表;30-螺栓;100-支架本体;110-第一支板;111-钟表安装定位孔;112-第一翻边结构;113-第二翻边结构;114-钟表安装避让孔;120-第二支板;121-第三翻边结构;122-第四翻边结构;130-第五翻边结构;131-第一连接体;132-第二连接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因车身上未设置进行钟表固定的安装支架,若将钟表直接固定在车身上,会使车身结构发生变化,影响车辆的开发周期的问题,提供一种钟表安装支架及汽车。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钟表安装支架,包括:
设置在侧围内板总成10的边梁11上的支架本体100;
所述支架本体100包括:
第一支板110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板110成第一预设角度(其中,0°<第一预设角度<180°)的第二支板120;
所述第一支板110和所述第二支板120均与所述边梁11连接;
所述第一支板1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钟表安装定位孔111,螺栓30分别穿过所述钟表安装定位孔111以及钟表20上的孔位(图中未示出),将所述钟表20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板11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288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无线眼震测试仪器
- 下一篇:一种面向高速移动通信的混沌交织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