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仿真型健康电子蜡烛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0503.2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1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姜兴鹏;姜兴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F21L4/00 | 分类号: | F21L4/00;F21V23/04;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重庆谢成律师事务所50224 | 代理人: | 邬剑星 |
地址: | 404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仿真 健康 电子 蜡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用具,特别涉及一种仿真型健康电子蜡烛。
背景技术
电子蜡烛为采用电发光件代替传统蜡烛燃烧而发光的照明用具,其通过开关按钮来控制电发光件的工作,电发光件发光时产生点燃蜡烛的仿真效果,在生日聚会或烛光晚餐的场合下使用,既渲染了气氛又避免了产生危害人体的有害气体,因此也称为健康电子蜡烛。随着电光源的广泛应用,电子蜡烛的照明功能逐渐淡化,人们对其需求由实用性转为观赏性或情趣性,于是对电子蜡烛的仿真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在关闭电发光件时,现有的电子蜡烛大多通过手动开关进行控制,这一方式与真正的蜡烛差异较大,缺少了吹灭蜡烛过程的乐趣效果。
因此,就需要一种仿真型健康电子蜡烛,能够模仿出吹灭蜡烛的效果,从而提高其乐趣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真型健康电子蜡烛,能够模仿出吹灭蜡烛的效果,从而提高其乐趣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仿真型健康电子蜡烛,包括烛体、电源和设置于烛体上的烛头,所述烛头包括烛头壳体和设置于烛头壳体内部的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电发光件,所述烛体的顶部中心设有通孔,所述烛头壳体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穿过通孔并伸入烛体内腔,所述支撑杆通过一固定在通孔中的转轴转动连接于烛体;所述烛体内腔设有用于实时探测支撑杆运动速度的速度传感器及用于控制电发光件开关的开关控制器,所述速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开关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进一步,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连接有配重件。
进一步,所述配重件为金属块结构。
进一步,所述通孔为圆孔结构,所述支撑杆为圆杆结构,所述支撑杆直径为通孔直径的1/7-1/4。
进一步,所述转轴沿通孔径向固定并设在通孔的中部。
进一步,所述烛头壳体呈火焰形状。
进一步,所述电发光件为发光二极管结构。
进一步,所述电源为固定在烛体上的蓄电池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仿真型健康电子蜡烛,当烛头受到外力作用时,烛头带动支撑杆绕转轴旋转一定角度,速度传感器实时探测支撑杆的运动速度,当探测到的速度值超出开关控制器所预设的阈值时,开关控制器可切断电发光件与电源之间的连接,从而关闭电发光件;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模仿出吹灭蜡烛的效果,提高了其乐趣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仿真型健康电子蜡烛,包括烛体1、电源2和设置于烛体1上的烛头,所述烛头包括烛头壳体3和设置于烛头壳体3内部的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电发光件4,所述烛体1的顶部中心设有通孔5,所述烛头壳体3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穿过通孔5并伸入烛体1内腔,所述支撑杆6通过一固定在通孔5中的转轴5a转动连接于烛体1;所述烛体1内腔设有用于实时探测支撑杆6运动速度的速度传感器7及用于控制电发光件4开关的开关控制器8,所述速度传感器7的信号输出端与开关控制器8的信号输入端相连;烛体1可采用微晶蜡制成,以提高其仿真程度;电源2为各用电部件供电,优选为固定在烛体1上的可充电的蓄电池结构,便于使用;烛头壳体3优选呈火焰形状,更有立体感,外观更加接近更加真实;烛头壳体3将电发光件4包裹起来,使电发光件4发出的亮光均匀充满烛头壳体3,直观视觉上整个烛头壳体3亮起来的形状即与真正的蜡烛火焰相仿;所述电发光件4优选为发光二极管结构;速度传感器7、开关控制器8均可固定在烛体1的内壁;速度传感器7例如可为M327806线速度传感器7;当烛头受到外力作用(如从人的口部吹出的风)时,烛头带动支撑杆6绕转轴5a旋转一定角度,速度传感器7实时探测支撑杆6的运动速度,当探测到的速度值超出开关控制器8所预设的阈值时,开关控制器8可切断电发光件4与电源2之间的连接,从而关闭电发光件4;因此,本电子蜡烛能够模仿出吹灭蜡烛的效果,提高了其乐趣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6的底端连接有配重件9;配重件9的重量约为烛头的三倍,可使支撑杆6在正常状态下保持竖直状态,并可提供回复力使转动的支撑杆6回复原位;所述配重件9优选为金属块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5为圆孔结构,所述支撑杆6为圆杆结构,所述支撑杆6直径为通孔5直径的1/7-1/4;所述转轴5a沿通孔5径向固定并设在通孔5的中部;该结构有利于防止通孔5对支撑杆6的运动造成过大限制,支撑杆6应至少具有60°的摆动幅度。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未经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05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