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通道冷凝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1060.9 | 申请日: | 2017-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0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赵雅楠;蔡京辉;梁惊涛;卫铃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分类号: | F25B39/04;F28D15/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16 | 代理人: | 赵勍毅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冷凝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冷散热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通道冷凝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信息系统、大功率器件等诸多应用领域中散热量急剧增大,热流密度急剧升高,对相应的散热设备或制冷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在制冷系统中的冷凝器一般为盘管式冷凝器,盘管外部套上若干铝片或铜片形成翅片,利用强制风冷将热量带走。还有一种冷凝器是由许多平行流铝管制成的,相邻的平行流铝管之间布置波浪形翅片,构成微通道冷凝器。在热量传递过程中,气态工质在冷凝管路内凝结放热,热量经过冷凝管壁向外部的翅片传递,通过翅片与空气的对流换热将热量向外界排散。
冷凝管路内的凝结换热系数、翅片与空气间的对流换热系数对冷凝器总体换热性能有重要的影响。通常散热翅片很薄,受肋效率限制,翅片高度不能太大,现有翅片的基部与末端存在较大的温差,若想提高散热能力,只能增加翅片数量和冷凝管路长度,使冷凝器在平面方向上不断增大面积才能满足散热要求。为了提高冷凝器的散热能力,不仅要想办法增大凝结换热系数和换热面积,尤其要增大翅片散热面积和提高翅片的肋效率。
热管是一种高效的相变传热设备,具有优异的均温性能,被称为热量的超导体。中国专利文献CN8712070110公开的《冰箱热管散热器》介绍了一种夹持在家用电冰箱原冷凝管子上的热管散热器,用来增大冷凝器的散热面积,但是由于夹持块存在较大接触热阻,传热效果受到限制。
中国专利文献CN12011110280435.2公开的《冷凝端扩展型一体化平板热管》提供了一种使平板热管与散热翅片一体化的散热装置,散热翅片内部存在空腔,与平板热管连通,通过散热翅片扩展平板热管冷凝面积,虽然消除了平板热管与散热翅片间的接触热阻,但是结构复杂,需要封装部位较多,由于是整体连通结构,一旦某一个部位发生泄漏,将导致整个散热装置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高效散热且可靠性好的微通道冷凝器。
一种微通道冷凝器,包括第一集管、第二集管、多根微通道冷凝管路和平板热管,所述第一集管和所述第二集管平行设置,所述多根微通道冷凝管路平行设置,所述多根微通道冷凝管路的两端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集管和所述第二集管,所述多根微通道冷凝管路、所述第一集管和所述第二集管相通,所述平板热管的一端设于相邻的两根所述微通道冷凝管路之间,所述平板热管与所述微通道冷凝管路的接触区域采用粘接或焊接固定为一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通道冷凝管路的形状为扁平的长条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板热管的一端伸入两根相邻的所述微通道冷凝管路之间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微通道冷凝管路的2倍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根所述微通道冷凝管路之间设有至少两片平板热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板热管包括金属质平板、至少一个毛细结构和传热工质,所述毛细结构设于所述金属质平板内部,所述毛细结构为微槽或毛细芯,所述毛细结构的长度与所述平板热管的长度相同,所述传热工质在所述毛细结构的腔体中循环流动传递热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毛细结构的截面形状为方形、圆形或带凸起的异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管上设有进气管,所述第二集管上设有出液管。
一种微通道冷凝器,包括微通道冷凝管路和平板热管,所述微通道冷凝管路呈蛇形弯曲设置,所述微通道冷凝管路包括多段平行设置的微通道冷凝直管和连接相邻的所述微通道冷凝直管的微通道冷凝弯管,所述平板热管的一端设于相邻的两段所述微通道冷凝直管之间,所述平板热管与所述微通道冷凝直管的接触区域采用粘接或焊接固定为一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段所述微通道冷凝直管之间设有至少两片平板热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板热管包括金属质平板、至少一个毛细结构和传热工质,所述毛细结构设于所述金属质平板内部,所述毛细结构为微槽或毛细芯,所述毛细结构的长度与所述平板热管的长度相同,所述传热工质在所述毛细结构的腔体中循环流动传递热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10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折叠随体床及其床帐
- 下一篇:一种手动式可调座椅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