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加热式集装箱液袋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1399.9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57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马文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朗夫包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74 | 分类号: | B65D88/74 |
代理公司: | 青岛申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43 | 代理人: | 蒋遥明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即***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集装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集装箱液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加热式集装箱液袋。
背景技术
随着集装箱液袋,在液体包装运输领域应用越来越普遍,目前有些产品熔点较高,正常温度无法进行装卸货。需高温情况下灌装,卸货时也需要通过加热升温,达到熔点以后,货物完全融化后方可卸货。目前的市场上常规为使用加热垫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热能损耗大,加热时间长,需要二至五天方可完成卸货,对于产品量大的客户,仍存在加温卸货时间长,客户体验差。目前的加热垫方式需要客户在装运前先铺垫好在液袋底部,如果客户在卸货后加热时发现加热垫已损坏,客户不得不将液袋剪开,通过工具将已凝固的产品取出,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的常规加热方式均在袋体的外围加热,因液袋的PP和PE本身的阻热作用,所以热能损耗非常严重,需要花费两至五天方能将已凝固的液体溶化,完成卸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热效率高并且卸货简单的内加热式集装箱液袋。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加热式集装箱液袋,其包括袋体、设置在袋体一端下部的装卸阀口以及设置在袋体上的加热元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加热元件包括金属管壳、设置在金属管壳内的电热丝以及设置在金属管壳外侧的塑料壳体,在所述塑料壳体上设置有外螺纹,在袋体上设置有法兰盘,在法兰盘上设置有内螺纹,壳体与法兰盘通过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热丝呈螺旋状并且均匀分布在金属管壳的内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热丝为镍铬合金或铁铬合金。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金属管壳的管口两端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的材质为硅胶或陶瓷。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在所述电热丝的螺旋空隙中填充有导热材料。
本实用新型所述导热材料为氧化镁砂。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袋体的内侧设置有过热防护层,所述过热防护层的材料为耐高温PE。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在袋体上增加加热元件,加热元件直接伸入到液体中,所有的热能均作用于液体产品,热能损耗较低,在12小时内即可将温度升高30度,相对于现有的加热垫加热方式较热效率大大提高,减少卸货时间。同时加热元件与法兰盘通过螺纹连接,当加热元件损坏时可以随时拆卸该加热元件,免除了客户的卸货烦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元件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袋体、2-装卸阀口、3-加热元件、301-塑料壳体、302-金属管壳、303-电热丝、304-封盖、305-导热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袋体1、设置在袋体1一端下部的装卸阀口2以及设置在袋体1上的加热元件3。所述加热元件3包括金属管壳302、设置在金属管壳302内的电热丝303以及设置在金属管壳302外侧的塑料壳体301,在所述塑料壳体301上设置有外螺纹,在袋体1上设置有法兰盘,在法兰盘上设置有内螺纹,壳体301与法兰盘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电热丝303呈螺旋状并且均匀分布在金属管壳302的内侧壁上。所述电热丝303为镍铬合金或铁铬合金。在所述在所述电热丝303的螺旋空隙中填充有导热材料305,所述导热材料305为氧化镁砂。导热材料305可以进一步帮助热量快速在袋体内分散,提高加热效率。
在所述金属管壳302的管口两端设置有封盖304,所述封盖304的材质为硅胶或陶瓷。
在所述袋体1的内侧设置有过热防护层,所述过热防护层的材料为耐高温PE,避免液体加热过程中温度过高而导致液袋烫破。
加热元件3还应连接有加热电路,加热电路的具体结构本申请中并未提及,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根据上述的结构与功能描述,可以在不付出创造性活动的前提下实现加热电路布置,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属于公知常识,不存在公开不充分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卸货前将加热元件3与加热电路连接,给加热元件3通电,加热元件3发热对凝固的产品进行加热,当产品融化至可卸货状态后,停止加热,将袋体1内的液体从装卸阀口2排出即可。
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加热效率高,热能损耗较小,可以在短时间内将袋体内的产品融化,并且加热元件都可以拆卸,维修简单,提高用户的卸货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朗夫包装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朗夫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13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堆积物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动式油罐用牺牲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