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角缸放散阀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1676.6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8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凌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21001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角 放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角缸放散阀。
背景技术
放散阀是广泛用于气路管道的一种装置,用于气体超过额定压力时打开阀盖,对管路内气体进行放散。
放散阀分为重锤式和非重锤式,重锤式关闭时依靠重锤重量平衡气路内压力,开启式通过液压缸或者气缸作为动力开启,缺点是体积和重量都大,非重锤式,一般闭合时采用机构自锁,阀盖内置碟簧机构来平衡管炉内压力,缺点是结构复杂,价格较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的转角缸放散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转角缸放散阀,包括控制部分和动作部分;
其中,动作部分包括阀座、与所述阀座密封适配的阀盖以及转角缸;
其中,所述转角缸的缸体与所述阀座连接;所述转角缸的转角伸缩杆与所述阀盖连接;
所述控制部分包括压力传感器、控制器以及驱动装置;
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用于容置或输送被放散介质的容器中以测量被放散介质的压力;
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压力传感器的信息并依据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控制驱动装置的启停;
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转角伸缩杆沿所述缸体滑动和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气泵或液压泵,所述缸体与所述气泵或液压泵的出气口或出液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转角缸的转角伸缩杆固定连接在一活塞上,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缸体内,所述活塞的上端和下端与所述缸体内壁密封滑动配合;所述活塞侧壁设置有导向凹槽,所述导向凹槽包括直线段和螺旋段,所述直线段的轴线与所述活塞的轴线平行,所述缸体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凹槽适配的滚珠。
进一步地,所述转角缸的缸体设置在所述阀盖的一侧,所述转角缸的最大旋转角度为90°~270°。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的无杆侧与一丝杠端部旋转连接,所述丝杠的另一端与所述缸体防转滑动配合,所述丝杠与一螺母螺纹配合,所述螺母与所述缸体同轴旋转连接,螺母与一驱动电机驱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螺母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转角伸缩杆上固定连接有一水平杆,所述水平杆的下表面与所述阀盖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转角缸放散阀采用转角缸带动阀盖运动,阀盖上不需要安装重锤或碟簧,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当需要放散时,转角缸先向上提升,然后向一侧旋转,打开阀盖进行放散,放散结束时,转角缸先将阀盖旋转回到阀座的上方,然后向下运动,将阀盖与阀座压紧密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转角放散缸的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角放散缸的实施例1的转角缸抬升后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角放散缸的实施例1的转角缸旋转后时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转角放散缸的实施例1的打开状态三维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转角缸3放散阀;包括控制部分和动作部分;
其中,动作部分包括阀座1、与所述阀座1密封适配的阀盖2以及转角缸3;
其中,所述转角缸3的缸体与所述阀座1连接;所述转角缸3的转角伸缩杆与所述阀盖2连接;
所述控制部分包括压力传感器、控制器以及驱动装置;
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用于容置或输送被放散介质的容器中以测量被放散介质的压力;
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压力传感器的信息并依据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控制驱动装置的启停;
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转角伸缩杆沿所述缸体滑动和转动。
所述驱动装置为气泵,所述缸体与所述气泵的出气口连通。所述转角缸3的缸体设置在所述阀盖2的一侧,转角缸3的最大旋转角度为180°。
本实施例的转角缸3放散阀采用转角缸3带动阀盖2运动,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被放散介质的压力大于预定压力时,控制气泵向转角缸3中输入压缩气体,转角缸3首先向上抬起阀盖2,随后带动阀盖2旋转180°,对被放散介质进行放散。
本实施例转角缸3放散阀采用转角缸3带动阀盖2运动,阀盖2上不需要安装重锤或碟簧,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当需要放散时,转角缸3先向上提升,然后向一侧旋转,打开阀盖2进行放散,放散结束时,转角缸3先将阀盖2旋转回到阀座1的上方,然后向下运动,将阀盖2与阀座1压紧密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转角缸3放散阀;包括控制部分和动作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16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