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滑移板式支座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2096.9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8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殷堂;刘照明;刘君波;邹湘衡;陈薇;朱平;李泽霖;郑世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1215 | 代理人: | 徐筱梅 |
地址: | 20006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滑移 板式 支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支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能适应中小跨径桥梁抗滑移的抗滑移板式支座。
背景技术
普通板式橡胶支座由于其综合造价低廉及施工方法便宜等原因在桥梁工程,尤其是中小跨径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普通板式橡胶支座选型的两个重要指标分别为支座最大竖向承压力及最小抗滑移承压力,对于部分处于高烈度地震设防地区的中小跨径桥梁,或正常使用阶段可变荷载效应占标准组合荷载效应较大的桥梁,当支座最大竖向承压力满足要求时,其最小抗滑移承压力或与其相关联的支座水平变形通常无法满足支座选型要求,既有产品为解决此类问题一般都采用增强支座与梁体的粘结性能以及增强支座水平向刚度。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在增强支座抗滑移性能的同时也限制了支座正常使用阶段的合理变形,容易对梁体产生过约束以及支座施工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抗滑移板式支座,采用柔性预应力筋将支座上、下钢板连接成为整体,并通过环钢板及顶紧螺栓形成自平衡的柔性预应力筋锚固体系,以支座钢板、顶紧板与柔性预应力筋间的摩擦形成锚固力,该锚固方式对柔性预应力筋无损伤,同时避免了传统锚固方式因夹具回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实现对板式橡胶支座的预压,利用柔性预应力筋应具有高强度、低徐变的特性,同时其在顺桥向抗剪切刚度应远小于板式橡胶支座,以满足梁体正常使用阶段伸缩变形要求,提高支座与梁体间产生相对滑动的最大摩擦力,保证支座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抗滑移性能,而不对支座的水平变位产生过约束影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较好的解决了在增强支座抗滑移性能的同时也限制了支座正常使用阶段的合理变形以及容易对梁体产生过约束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支座整体抗滑移性能,同时也很好的满足了支座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抗滑移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抗滑移板式支座,包括由板式橡胶支座与上支座钢板和下支座钢板组成的支座,其特点是上支座钢板上设有预埋调平钢板、上顶紧板和上环钢板,下支座钢板上设有下顶紧板和下环钢板,所述预埋调平钢板由上锚筋设置在上支座钢板上,上锚筋与上支座钢板为固定连接;所述上顶紧板由上螺栓固定设置在上支座钢板两侧;所述上环钢板套装在上支座钢板外且由上顶紧螺栓固定在上顶紧板上;所述下顶紧板由下螺栓固定设置在下支座钢板两侧;所述下支座钢板上设有下锚筋,下锚筋与下支座钢板为固定连接;所述下环钢板套装在下支座钢板外且由下顶紧螺栓固定在下顶紧板上;所述上、下支座钢板与上、下顶紧板之间设有柔性预应力筋,柔性预应力筋由上、下螺栓将上、下支座钢板连接成一体,实现板式橡胶支座的抗滑移预压。
所述板式橡胶支座、预埋调平钢板、上、下支座钢板、上、下环钢板为矩形或圆形,且上、下支座钢板与柔性预应力筋接触部位以喷砂(丸)处理增大与柔性预应力筋间的摩擦系数。
所述上、下顶紧板为直条板或圆弧板,且与柔性预应力筋接触部位以喷砂(丸)处理增大与柔性预应力筋间的摩擦系数。
所述柔性预应力筋为条形的高强度薄钢板或碳纤维复合薄板。
所述上、下锚筋为一端设有螺纹的锚杆,且由螺帽将其分别锚固在上、下支座钢板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在提高和满足抗滑移性能要求的同时,而不限制支座正常使用阶段的合理变形以及对梁体和支座水平变位产生过约束影响,通过上、下环钢板及顶紧螺栓形成自平衡的柔性预应力筋锚固体系,以支座钢板、顶紧板与柔性预应力筋间的摩擦形成锚固力,该锚固方式对柔性预应力筋无损伤,同时避免了传统锚固方式因夹具回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大大提高支座整体的抗滑移性能,结构简单,便于支座的安装及更换,制造成本低,尤其适合中小跨径桥梁抗滑移支座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20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