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封闭式振动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3186.X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8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项建强;梁芹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上振振动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24 | 分类号: | H02K5/124;H02K5/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97 | 代理人: | 孙益青 |
地址: | 20161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式 振动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封闭式振动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振动电机的技术方案为:防护罩式的密封方式,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达到预期的密封效果,导致灰尘进入机体内部,致使轴承内的油脂凝固,使油脂达不到润滑的效果,导致轴承抱死,使电机无法运行,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轴承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灰尘铁砂等物体进入到线圈内部,铁砂进入线圈内部后破坏了线圈的绝缘性能,使得线圈烧毁。同时,整个电机的承受力在一个轴承座上,容易使电机在运作过程中因支撑力不足而出现不稳的现象。因此,需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了一种封闭式振动电机,将电机的内部与外界彻底分离开来,提升轴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封闭式振动电机,包括电机机体及分别设于电机机体相对两侧的两个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与所述电机机体一体成型,其中,所述轴承座包括壳体及固定于壳体内部的两个轴承,所述电机在所述轴承的旋转下运行。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将原本使用防护罩连接于电机机体的一端的方式替换成设置两个相同的轴承座在电机机体的两端,对电机机体的内部进行封闭,且每个轴承座内分别设置两个轴承支撑整个电机机体,不仅使电机的内部与外部彻底的分离开来,防止了灰层进入机体内部,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机体的外侧一体成型有散热筋。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筋由铸铁制成。铸铁的成本较低且质量牢固,不易对电机机体造成损坏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厚度为20mm。增加保护壳体的厚度可以增加整体的承受力。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轴承的大小相同。设置两个相同大小的轴承,使壳体的承受力均匀分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封闭式振动电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封闭式振动电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对应说明书附图内的附图标记参考如下:
电机机体1、轴承座2、防护层3、壳体21、轴承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和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封闭式振动电机,如图1与图2所示,包括电机机体1及分别设于电机机体1相对两侧的两个轴承座2,轴承座2与电机机体1一体成型,其中,轴承座2包括壳体21及固定于壳体21内部的两个轴承22,壳体21的厚度为20mm,相比于原来2mm厚的防护罩,该壳体21的整体承受力更大,此外,便于使壳体21的承受力均匀分配,两个轴承22设置成相同大小,电机机体1在轴承22的旋转下运行。
另外,为了对电机机体1起到保护作用,在电机机体1的外侧一体成型有散热筋3,可以选用铸铁作为散热筋3,当然除了铸铁以外还可选用其他介质作为散热筋3,比如锌等,能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即可,在此不作一一限定。
具体地说,将两个轴承座2一体成型于电机机体1的两侧,在电机机体1外侧设置铁丝,将铁丝绕在电机机体1外,并启动电机,使电机机体1在轴承22内部旋转并驱动。本实用新型使电机机体1的内部与外界彻底地分离开来,防止外界的灰层进入电机机体1的内部,并且设置两个轴承座2可以增加电机机体1的整体承受力,从而大大提升了轴承22和电机本体1内部线圈的使用寿命。
以上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这并不影响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上振振动电机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上振振动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31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封闭式振动电机
- 下一篇:网络电视收视监测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