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趸船系留组合结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3585.6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07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张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21/50 | 分类号: | B63B21/50;E02B3/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49 | 代理人: | 潘朱慧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趸船 组合 结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码头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趸船系留组合结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浮码头工程中,趸船一般系留采用锚链和锚、撑杆系统或定位桩等方式。在水域条件受限情况下,较多采用定位桩结合钢抱箍的型式,以减少水域使用面积,定位桩设置于水中,趸船上设钢抱箍。而定位桩的施工设置具有很多条件设置,定位桩如设立于趸船靠岸侧,则无法使趸船贴近岸线、难以设置人员上下趸船通道设施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趸船系留组合结构装置,通过采用定位桩的方式取代外抛锚、撑杆等系留设施,将所述定位桩设置在趸船上,极大限度减少了水域使用面积,并可无限贴靠岸线,方便设置上下趸船的通道设施的目的。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趸船系留组合结构装置,包含:趸船定位装置;所述趸船定位装置设有位于趸船上靠岸侧的定位桩,分别与各个定位桩相匹配的抱箍装置;以及位于防汛墙上的地锚;所述各个定位桩间隔设置在所述趸船上;所述各个抱箍装置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地锚上,所述各个抱箍装置的另一端分别对应将所述定位桩环抱连接,系留所述趸船。
优选地,所述各个定位桩均采用钢管结构。
优选地,所述抱箍装置进一步包含:抱箍基座、抱箍卡环、销轴和橡胶垫块;所述橡胶垫块设置在所述抱箍卡环内侧的凹槽内,所述抱箍基座的一端与所述地锚焊接固定,所述抱箍卡环通过销轴与所述抱箍基座的另一端连接;通过所述抱箍卡环来环抱对应的定位桩。
优选地,所述趸船系留组合结构装置进一步包含趸船后方联系结构,所述趸船后方联系结构设有让人员上下所述趸船的上下通道楼梯,所述上下通道楼梯一端与所述趸船甲板连接固定,另一端通向岸上。
优选地,所述上下通道梯的踏步平面与泊岸边线垂直。
优选地,所述上下通道梯的踏步平面与泊岸地平面落差在一个踏步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采用定位桩的方式取代外抛锚、撑杆等系留设施,将所述定位桩设置在趸船上,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与降低施工难度的优点,且此设置还极大限度减少了水域使用面积,并可无限贴靠岸线,具有方便设置上下趸船的通道设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趸船系留组合结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趸船系留组合结构装置的趸船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趸船系留组合结构装置的抱箍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详细说明一个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结合1与图2所示,一种趸船系留组合结构装置,包含:趸船定位装置和趸船后方联系结构,所述趸船定位装置进一步包含:位于趸船1上靠岸侧的第一定位桩20、第二定位桩21,抱箍装置3,以及位于所述趸船1岸侧的地锚4。
所述第一定位桩20与第二定位桩21均采用钢管结构且间隔设置在所述趸船1上。所述第一定位桩20与第二定位桩21各自对应设有抱箍装置3。所述地锚4设置在防汛墙6上;所述抱箍装置3通过采用卡式环抱形式,分别环抱所述与之对应匹配的定位桩,进而系留所述趸船1。
如图3所示,所述抱箍装置3进一步包含抱箍基座7、抱箍卡环8、销轴9和橡胶垫块10。所述橡胶垫块10设置在所述抱箍卡环8内侧的凹槽内,所述抱箍基座7的一端与所述地锚4焊接为一体,所述抱箍卡环8通过销轴9与所述抱箍基座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抱箍卡环8环抱所述定位桩。
所述趸船后方联系结构进一步包含:位于所述趸船上靠岸侧、第一定位桩20与第二定位桩21之间的上下通道梯5,所述上下通道梯5与趸船1的甲板连接固定,所述上下通道梯5的踏步平面与泊岸边线垂直,保证所述上下通道梯5在任何水位,所述踏步与泊岸地平面落差在一个踏步范围内,所述上下通道梯5用于人员上下所述趸船1。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水域条件受限的趸船系留,特别适用于码头前沿线距离驳岸线较近,趸船需贴紧岸线布置等场合,采用卡式抱箍装置,能有效系留趸船,通过将所述定位桩设置在趸船上,无需专业打桩单位配合施工,适用范围广等。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35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