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大水量人工湿地的布水集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4511.4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4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杜建强;张瑛;施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德华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027 江苏省苏州市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水量 人工 湿地 集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湿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大水量人工湿地的布水集水系统。
背景技术
自1953年德国首次进行人工湿地研究开始,人工湿地技术在欧美国家有了广泛的实践应用。在国内,上世纪80-90年代,也开始了人工湿地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但尚没有如欧美国家那样大规模的实践运用。随着国家对生态环保的日益高度关注,人工湿地技术应有更多更广泛的应用。近几年,苏州在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相城区莲花岛、常熟市、太仓市、吴中区、高新区等都已有成功的案例,但是还未广泛得到应用。
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滤料、植物、微生物。由于植物根系的输氧作用以及好氧生物膜对氧的利用,根系不同距离的区域形成好氧/缺氧/厌氧的微环境。污水在湿地单元下渗的过程中,污染物主要通过生态滤料和植物根区生长的无数去污“微生物膜单元”进行降解,浓度逐渐降低。湿地能否有效的按照设计布水集水以及是否能够快速均匀的将水分配到整个人工湿地表面,是能人工湿地工作效率的一大影响因素,尤其是对于面积较大的人工湿地单元,而且人工湿地在布水之后需要时间对其进行复氧。目前,国内外对此方面的研究接触尚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均匀布水并且能够充分复氧的应用于大水量人工湿地的布水集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大水量人工湿地的布水集水系统,包括
-调节池,用于将污水汇总并对污水进行分配;
-进水总渠,连接于调节池的出水口,用于导流污水;
-进水支渠,连接于进水总渠,用于将进水总渠的污水分配到垂直流湿地单元;
-垂直流湿地单元,用于接收污水并进行处理;
-布水渠,用于将进水支渠内的污水快速均匀地分布到垂直流湿地单元内;
所述的垂直流湿地单元至少两个,所述的进水支渠的数量与垂直流湿地单元的数量一致,每个所述的垂直流湿地单元均与一个所述的进水支渠对应;在每个与所述的垂直流湿地单元对应的进水支渠上设置用于控制进水支渠与布水渠连通的闸门及闸门控制组件,所述的闸门及闸门控制组件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其开启与关闭。
进一步,所述的闸门及闸门控制组件包括翻板闸门、用于控制翻板闸门开启和关闭的连接杆以及驱动连接杆的执行器。
进一步,所述的布水渠底部为混凝土层,在所述的混凝土层的两侧各设置一石笼结构,污水通过石笼结构流入垂直流湿地单元。
进一步,所述的石笼结构包括不锈钢网箱以及位于不锈钢网箱内的形状不规则的石块。
进一步,所述的石块的粒径位于150mm~250mm。
进一步,所述的垂直流湿地单元内设置溢流井以及集水总井,在所述的垂直流湿地单元底部铺设集水管,所述的集水管有两端部,其中一端部为通气孔伸出垂直流湿地单元的表面,另一端部与溢流井连通,所述的集水管通过集水总管将水汇聚到集水总井内,所述的集水总井内部连通出水井。
进一步,相邻的两个所述的集水管正反交替安装其通气孔以及溢流井位于不同端部。
进一步,所述的溢流井上设置格栅罩。
进一步,所述的垂直流湿地单元的出水口连接饱和流湿地单元。
进一步,所述的进水总渠与饱和流湿地单元之间设置一旁通管,所述的旁通管与垂直流湿地单元并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系统,能够保证在大流量的人工湿地内进行均匀地布水,并通过计算机程序的控制,实现不同垂直流湿地单元间歇运行,有足够的复氧时间,有利于高效的发挥人工湿地的处理能力,实现智能自动化控制,节省系统运营的人力和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进水支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闸门及闸门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垂直流湿地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垂直流湿地单元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调节池;2、进水总渠;3、进水支渠;4、布水渠;5、垂直流湿地单元;6、饱和流湿地单元;7、闸门及闸门控制组件;8、集水管;9、溢流井;10、集水总井;11、集水总管;12、出水井;71、翻板闸门;72、连接杆;73、执行器;81、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应用于大水量人工湿地的布水集水系统,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德华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德华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45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