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艾灸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4756.7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20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颜晓;马凤君;张娜;马玉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环 脐灸 多功能艾灸仪 加热 可伸缩 连接环 医疗器械技术 本实用新型 弹性束带 活动连接 托盘 连接杆 支撑杆 拆卸 滤网 内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药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艾灸仪。该多功能艾灸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的大腹灸固定环、以及位于大腹灸固定环内部的脐灸固定环,所述大腹灸固定环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可伸缩区Ⅰ,脐灸固定环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可伸缩区Ⅱ,大腹灸固定环的内圈以及脐灸固定环的外圈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连接环,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大腹灸固定环以及脐灸固定环的连接环活动连接,所述大腹灸固定环的上方通过支撑杆连接加热固定环,加热固定环内部设有滤网,所述加热固定环的下方可拆卸的安装有托盘,所述大腹灸固定环的两端连接有弹性束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艾灸仪。
背景技术
艾灸法是指利用艾叶等易燃材料或药物,点燃后在穴位上或患处进行烧灼或熏灼,借其温热性刺激和药物的药理作用,以达到预防治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隔药脐灸法及腹灸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以治疗效果好、舒适无痛苦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
隔药脐灸法:嘱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脐部,将面圈置于脐上,使面圈的孔正对肚脐,然后取治疗药粉适量(约 6~8g),将肚脐及面圈孔填满、填实,再将上尖下平的高1cm左右圆锥体型艾炷置于药末上,点燃艾炷,待艾炷完全燃尽,更换艾炷。连续施灸 1.5 小时,用于治疗痛经、盆腔炎、不孕症等多种妇科病及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失眠、前列腺炎等疾病。
大腹灸:嘱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将肚脐内及整个腹部平铺药粉,然后将提前粉碎、去汁的生姜平铺在药粉上,在生姜上放置中间宽,两边窄的长约5cm、呈梭型的艾炷,一次排开,紧密地置于生姜上,外用长行、直径约3cm的面条围绕整个腹部以固定生姜,点燃艾炷,待艾炷完全燃尽,更换艾炷。连续施灸 2.5小时,用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积液等妇科疾病。
由于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仰卧位且治疗过程舒适无痛苦,绝大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睡着,但随着艾炷的燃尽与更换,灰烬越来越多,在睡着时患者不自主移动会使燃烧的艾炷掉至皮肤上,烫伤皮肤。同时由于患者肥胖程度不同,有部分患者腹部肥胖,有的中老年妇女腹部上低下高,有部分患者由于腹部做过手术治疗,疤痕组织所致腹部高低不平等等均会导致放置的面圈稳定性差,容易在治疗过程中,面碗掉落,艾炷接触皮肤,造成烫伤,同时由于患者体型不同,面碗及面圈大小需要根据体型更改,为临床操作带来更多麻烦。
目前临床中,为避免出现患者烫伤皮肤这种情况的出现,都采用一名医生专门看护,费时费力,且当做治疗的患者过多,医疗工作人员人数有限时,难以开展,影响临床治疗;外地就诊的患者,每周来一次医院,耗时耗力,难以实现,虽然医院可以提供药粉及艾炷(也可用市场销售的艾条替代),但面圈的制备,均是医生集体培训后制作,普通患者短期内不会制作,故难以实现回家自行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在充分暴露脐部或腹部的同时难以避免要暴露两侧腰部,在冬季,患者多怕凉而用衣服遮盖或用生物灯照射以避免受凉,操作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可以防止病人烫伤的多功能艾灸仪。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艾灸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的大腹灸固定环、以及位于大腹灸固定环内部的脐灸固定环,所述大腹灸固定环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可伸缩区Ⅰ,脐灸固定环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可伸缩区Ⅱ,大腹灸固定环的内圈以及脐灸固定环的外圈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连接环,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大腹灸固定环以及脐灸固定环的连接环活动连接,所述大腹灸固定环的上方通过支撑杆连接加热固定环,加热固定环内部设有滤网,所述加热固定环的下方可拆卸的安装有托盘,所述大腹灸固定环的两端连接有弹性束带。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为可伸缩杆,由于大腹灸固定环和脐灸固定环的直径大小可调,因此连接杆的长度也相应的可调节,以满足艾灸仪的多功能性,即可同时做隔药脐灸法、大腹灸,也可以只做隔药脐灸法或大腹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未经山东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47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中医电针灸电极夹
- 下一篇:一种自动送艾艾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