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雨水集蓄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6313.1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1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龙然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471 | 代理人: | 周宇 |
地址: | 030000 山西省太原市高新区科***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水 集蓄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资源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雨水集蓄箱。
背景技术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着严重不均的情况,虽然国家为解决北部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实施了南水北调的工程。但是该项目工程大、工期长,作为缺水地区不能坐等外源调水,应充分开发和回收利用一切可能的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由于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对雨水利用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了,传统的雨水直排模式(雨水→排放),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更形成了暴雨初期的径流污染。通过对雨水的合理回收再利用,补充地下水水源,对于削减城市的洪峰流量,有效的控制地面的额水体污染,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有重要意义。
期初,对于水资源奇缺的地区,为了充分有效的利用雨水,人们会自己设置蓄水池,一般都是土建的蓄水池、蓄水井、不锈钢蓄水罐等。这些传统露天的雨水收集方式使得雨水容易蒸发,并且水质也容易变坏,不环保,容易滋养病虫,也不利于水资源的利用。
后来常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蓄水池,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钢筋混凝土原材料(水泥、钢筋、沙子、石子等)众多、成本高;二是施工环境局限性大、工艺要求高、施工周期长、容易发生裂缝;三是池顶板承重弱、水体容易发生恶臭、材料不可回收利用,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雨水集蓄箱是一种常采用的雨水收集方式,每个雨水集蓄箱通过拼接方式组装而成,若干个雨水集蓄箱再组合起来形成蓄水池,现有的雨水集蓄箱存在拼接方式不稳固,堆叠时容易发生坍塌的现象,有些雨水集蓄箱各构件采用铆钉连接,安装拆卸极为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集蓄箱,成本低、施工工艺简单易行、承重力强、节能环保,各部件的结构设计使得它们之间可以稳定的相互对接,可广泛应用于公园、广场、停车场、道路、桥梁的下方进行雨水收集资源化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雨水集蓄箱,包括上顶板、下底板和立柱,所述上顶板和下底板均为镂空板,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底板之间通过所述立柱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与所述上顶板连为一体,所述立柱呈中间粗两端细的中空结构,所述立柱的下端与所述下底板插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立柱的底部设有轴向的第一凸出部或第一凹孔,所述下底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出部配合的第二凹孔或与所述第一凹孔配合的第二凸出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的外壁设有均匀分布的卡位片,所述第一凹孔或所述第二凹孔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卡位片大小配合的卡位孔。
所述立柱的上部开口呈多边形,所述立柱的上部与所述上顶板的上表面贯通,所述上顶板上的所述立柱的数量为多个且呈矩形方阵设置,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一凹孔交替设置。
此外,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为四块镂空板,所述侧板与所述上顶板、所述下底板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箱体。
优选的,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底板均为正方形,所述侧板的高度为所述侧板的长度的一半。
侧板沿着上侧边边缘向上延伸形成多个第三卡板,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三卡板之间设有一个第三卡槽,所述侧板沿着下侧边边缘向下延伸形成多个第四卡板,两个所述第四卡板之间设有一个第四卡槽,所述侧板的左右两侧边设置有若干侧口,所述侧口将所述侧板的左右两侧边分割成多段凸块,每块所述侧板左侧的所述侧口与右侧的所述凸块的位置一一对应。
所述上顶板沿着侧边边缘向下延伸形成多个与所述第三卡槽配合的第一卡板,两个所述第一卡板之间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三卡板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下底板沿着侧边边缘向上延伸形成多个与所述第四卡槽配合的第二卡板,两个所述第二卡板之间设有一个与所述第四卡板配合的第二卡槽。
具体的,所述侧板上设有两个“米”字型支撑筋,每个所述“米”字型支撑筋上设有若干圈“口”字型支撑筋,所述“口”字型支撑筋的中心与“米”字型支撑筋的中心为同一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龙然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太原龙然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63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