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模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6789.5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1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康;张涛;温志贤;张洪蛟;何维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20;H01M2/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模组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问题日益严峻,以电力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动力电池是各类电子产品的核心储能装置之一,通常将多个单体电池进行先并联再串联以达到各类电子产品所需的电压及电量。然而,现有的电池连接技术是依靠在电池正负极焊接螺栓螺母的方式,通过螺栓的固定接触来达到连接的目的,这种方式工艺繁琐,螺栓螺母需要与电芯先进行直接焊接,再进行紧固装配,不仅费时费力,且成本较高,同时空间利用率低,拆卸困难,不利于维修。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电池模组结构以克服以上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体电池连接简单、拆卸容易、单体电池布置紧凑且连接可靠性高、合理利用空间的电池模组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结构,包括单体电池、基座、负极连接件及汇流板组件;所述单体电池为圆柱状,包括正极端面、负极端面及连接所述正极端面、所述负极端面的侧壁,所述正极端面上设置有正极凸起;一部分的单体电池的正极端面朝向第一方向,形成正极朝向模组,一部分的单体电池的负极端面朝向该第一方向,形成负极朝向模组,所述正极朝向模组与所述负极朝向模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上交替排布;所述正极朝向模组内的所有单体电池并联,所述负极朝向模组内的所有单体电池并联;所述基座包括正极固定区及负极固定区,所述正极固定区开设有多个正极通孔,所述负极固定区开设有多个负极通孔;一个单体电池的正极端面收容于一个正极通孔内,一个单体电池的负极端面收容于一个负极通孔内;所述负极连接件收容于所述负极通孔内,所述负极连接件包括卡持环及卡持片,所述卡持片卡持于所述单体电池的靠近所述负极端面位置处的侧壁;所述汇流板组件包括第一串联电路板及第二串联电路板,所述第一串联电路板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包括第一正极汇流区及第一负极汇流区,所述第一正极汇流区对准所述正极固定区,所述第一负极汇流区对准所述负极固定区,所述第一串联电路板实现正极朝向模组及与所述正极朝向模组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负极朝向模组的串联;所述第二串联电路板与所述第一串联电路板的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二串联电路板实现正极朝向模组及与所述正极朝向模组在第三方向上相邻的负极朝向模组的串联。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正极端面上设置有正极凸起,所述第一串联电路板及第二串联电路板设置有多个电性凸台,所述正极凸起焊接于所述电性凸台。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串联电路板沿第三方向设置,包括第二正极汇流区及第二负极汇流区,所述负极连接件的卡持环焊接于所述第一负极汇流区或所述第二负极汇流区上且与所述第一串联电路板及第二串联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负极端面抵靠于所述卡持环。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正极通孔及负极通孔均为圆形,且所述正极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负极通孔的直径。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持环的直径对应于所述单体电池的直径。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汇流板组件还包括正极输出板及负极输出板;所述正极输出板对准正极固定区,实现该正极固定区内所有单体电池的并联,作为正极输出端;所述负极输出板对准负极固定区,实现负极固定区内所有单体电池的并联,作为负极输出端。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大致为长方体状,所述单体电池的两端均收容于基座内。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串联电路板、第二串联电路板、正极输出板及负极输出板均通过黏胶粘结于所述基座的表面。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结构,单体电池的正极焊接于所述第一正极汇流区处的电性凸台及所述第二正极汇流区的电性凸台,单体电池的负极通过负极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负极汇流区或所述第二负极汇流区电性连接,通过第一串联电路板及第二串联电路板实现单体电池的串并联,基座起到固定及隔离单体电池的作用,连接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拆卸容易,单体电池布置紧凑且空间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结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D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电池模组结构的负极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电池模组结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E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1所示电池模组结构的单体电池的组装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67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