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式车辆护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7308.2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5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迪恩·M·贾拉迪;穆罕默德·奥马尔·法鲁克;S·M·伊斯坎德尔·法鲁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22 | 分类号: | B60R19/22;B60R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李伟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带有集成能量吸收器的一体式护板,例如,前车辆护板。
背景技术
车辆大体包括前护板和后护板(保险杠),以便吸收碰撞时的能量、减少对行人潜在的伤害、以及在其他功能中避免车辆之间高度不匹配。车辆还可包括位于护板(例如,前护板)和车架之间的单独的能量吸收器。能量吸收器可消散碰撞中、尤其在低速碰撞中的能量。能量可通过变形消散,从而减少传递至车架的能量的量。虽然能量吸收器也可由金属形成,但护板和能量吸收器基本上由塑料材料形成。这两个部件大体上使用塑料模制方法成型,诸如通过注塑模制,然后连接在一起(例如,通过机械紧固件和/或黏合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式车辆护板,该一体式车辆护板包括一体式集成的护板和能量吸收器,因此无需形成或存储昂贵的模具,从而节省成本以及增加灵活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一体式车辆护板,包括:护板主体;以及能量吸收器,能量吸收器与护板主体一体成型并且包括开口栅格部分,开口栅格部分包括从护板主体的前部向后延伸并且邻接至少两个开口单元的至少一个栅格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至少一个栅格壁具有从开口栅格部分的前部到开口栅格部分的后部变化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至少一个栅格壁在开口栅格部分的前部处的厚度小于在开口栅格部分的后部处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至少一个栅格壁的厚度从开口栅格部分的前部到开口栅格部分的后部连续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开口栅格部分包括具有连续共同栅格壁的重复的开口单元图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护板主体由第一聚合物形成,并且能量吸收器由与第一聚合物不同的第二聚合物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护板主体由聚合物形成,并且能量吸收器由金属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护板主体的前部包括限定在前部中的格栅开口,并且能量吸收器设置在格栅开口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能量吸收器包括从开口栅格部分向上延伸的固体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开口栅格部分的厚度大于固体部分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方法,包括:通过增材制造工艺形成包括护板主体和与护板主体一体成型的能量吸收器的一体式车辆护板,工艺包括在多个连续层中构建一体式车辆护板,其中多个连续层中的每一层都具有一致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形成步骤包括形成从护板主体的前部向后延伸的能量吸收器的开口栅格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形成步骤包括形成从护板主体的前部向后延伸的栅格壁、以及形成在栅格部分的前部处小于栅格部分的后部处的栅格壁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形成步骤包括将开口栅格部分形成为蜂窝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增材制造工艺包括使用光源固化液相聚合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增材制造工艺包括将源材料至少加热至源材料的熔化温度以及从喷嘴挤出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增材制造工艺包括熔融源材料粉末或使用激光熔化源材料粉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一体式车辆护板,包括:护板主体;以及能量吸收器,能量吸收器与护板主体一体成型并且包括从护板主体的前部向后延伸的蜂窝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随蜂窝结构向后延伸,蜂窝结构的壁厚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蜂窝结构形成能量吸收器的底部,并且能量吸收器进一步包括固态顶部。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一体式车辆护板。该护板可包括:护板主体;以及与护板主体一体成型且包括开口栅格部分的能量吸收器,开口栅格部分包括至少一个栅格壁,所述至少一个栅格壁从护板主体的前部向后延伸并且邻接至少两个开口单元。
至少一个栅格壁可具有从开口栅格部分的前部到开口栅格部分的后部变化的厚度。所述至少一个栅格壁的位于开口栅格部分的前部处的厚度可小于位于开口栅格部分的后部处的厚度。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栅格壁的厚度从开口栅格部分的前部到开口栅格部分的后部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环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环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73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的电池极片轧辊设备
- 下一篇: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