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8064.X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5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吴鹏飞;白立新;林伟军;王秀明;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F5/04 | 分类号: | B01F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11309 | 代理人: | 陈霁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式微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泡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
背景技术
微泡具有气泡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吸附效率高、在水中上升速度慢等特点。在水中通入微纳米气泡,可有效分离水中固体杂质、快速提高水体氧浓度、杀灭水中有害病菌、降低固液界面摩擦系数,从而在气浮净水技术、水体增氧、臭氧水消毒和微纳气泡减阻等领域中应用中比宏观气泡有更高的效率,应用前景也更为广阔。
利用流体的剪切力或者压力梯度将气泡打碎成更小的微泡的气泡破碎法因其效率高,处理量大的有点儿广泛使用。但是传统的方法需要一个独立的通气装置,使设备变得较为复杂,故障率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不需要额外植入微泡,就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微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该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无需注气装置的情况下高效可控掺气,简单方便的即可实现在水中产生大量的微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包括水泵1、水箱2和流体腔3,其中,所述流体腔3包括:渐缩通道32、喉部33、渐扩通道34和气室36;其中,所述喉部33末端设置有哨片331;
所述水泵1将所述水箱2中的液体通过水管送到所述流体腔3的所述渐缩通道32,在所述喉部33的末端处形成高速射流,在所述哨片331处发生边界层分离,并在所述渐扩通道34处形成锐角型涡流,在涡流作用下所述气室36中的气体因为流体紊动被卷吸进入流体中,形成气泡并反方向运输至所述喉部33的末端处,在高压射流作用下,在所述渐扩通道34处形成大量微泡,流出所述流体腔3;
所述哨片331处还设置有倾角微调装置3311,用于通过调节所述哨片331的倾斜角,进而控制液体形成锐角形涡流的位置和方向。
优选地,所述水泵1设置有变频控制装置,用于调节液体流速以控制气泡输出量。
优选地,所述渐缩通道32、所述喉部33和所述渐扩通道34为薄层结构。
优选地,所述气室36为宽腔体结构。
优选地,流腔体3还包括第一出水口35和第二出水口37;其中,所述第一出水口35位于所述流体腔3的侧面顶部,用于输出微泡流,所述第二出水口37位于所述气室36的后端,用于输出循环水流。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气室36一端与所述渐扩通道34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口37相连,所述气室36的顶端高于所述渐扩通道34。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水口35的入口深入所述渐扩通道34处的微泡产生区。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出口35处设置有浸入深度调节装置351,用于调整所述第一出口35的入口深入所述渐扩通道34的深度。
优选地,所述气室36中的气体为空气或其他不易溶于液相的气体,所述液体为水或其他和气相不相溶的液体;
优选地,所述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还包括阀门7和阀门8,通过调节所述阀门7和阀门8的开度以控制液体流入所述流体腔3的流速,进而控制液体的剪切强度及形成的微泡的直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无需注气装置的情况下高效可控掺气,简单方便的即可实现在水中产生大量的微泡。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流体腔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为流体腔喉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流体腔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仅是用于更详细说明之用,而不应理解为用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即并不意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时,除非根据上下文其确实表达顺序之意,应当理解为仅仅起区分的作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80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绝热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真空绝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