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余缆盘留架和余缆盘留架的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8803.5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6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徐向东;何照东;杨爱霞;程思远;李春运;曾琦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5/04 | 分类号: | B65D85/04;B65D6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44256 | 代理人: | 王琦 |
地址: | 316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余缆盘留架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房光缆余缆,尤其涉及一种余缆盘留架和余缆盘留架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和节点及汇聚机房的不断增加,对进出机房光缆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为了对进出机房光缆将来的维护或升级和改造,按建设规范必须对其进行10-20米的局前盘留,特别是对新建或已建的节点及汇聚机房,因综合业务或通信网络的升级和改造,面临着由于进出机房光缆的不断增多而使其光缆盘留堆积。传统光缆余缆盘包括两根十字相交的金属条,在每根金属条的两个末端分别向上三次直角折弯后,形成一边具有缺口的方形框。按照传统建设方案,一般会将进出机房光缆盘留放置在自制或简易的支撑架上,有的由于机房进线室(或通道)的窄小,只能将进出机房预留光缆盘留在地面上。这种方法虽然能解决进出机房光缆盘留的放置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进出机房光缆数量的不断增加,不仅施工难度越来越大,而且正常维护或网络的升级和改造也相当困难,还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在机房中布放,防止余缆堆积的余缆盘留架。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余缆盘留架布放整齐,可以防止余缆堆积的余缆盘留架的安装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余缆盘留架,包括两根十字相交的金属杆、安装杆和至少一组盘缆柱,两根相交的金属杆形成4根径向伸出的半杆,两根金属杆的交叉部位固定在安装杆的第一端,安装杆的第二端为将余缆盘留架固定在墙壁或支架上的固定端;每组盘缆柱包括4根盘缆柱,盘缆柱的一端固定在对应的半杆上,同一组的盘缆柱距两根金属杆相交点的距离相同。
以上所述的余缆盘留架,包括两组所述的盘缆柱,第二组盘缆柱布置在第一组盘缆柱的外侧。
以上所述的余缆盘留架,所述的金属杆包括槽钢,槽钢中部开有凹槽;第一金属杆的凹槽开在槽钢腹板与翼板的连接部位,第二金属杆的凹槽开在槽钢的翼板的悬臂端,两根金属杆的凹槽相扣;金属杆的中部包括安装孔,第二金属杆的安装孔位于槽钢的腹板上;第一金属杆包括安装板,安装板焊接在第一金属杆槽钢翼板的悬臂端,第一金属杆的安装孔位于安装板上。
以上所述的余缆盘留架,包括安装杆螺母,安装杆的第一端包括螺柱,螺柱的后端包括凸台,安装杆的螺柱穿过第一金属杆的安装孔和第二金属杆的安装孔,安装杆螺母旋在螺柱的螺纹上,将第一金属杆和第二金属杆固定在一起。
以上所述的余缆盘留架,包括复数个盘缆柱螺母,盘缆柱包括杆体、球头和环形凸台,球头固定在杆体的一端,杆体的一端包括外螺纹;环形凸台固定在杆体上,靠近外螺纹的一端;金属杆的半杆包括与盘缆柱组数相同的盘缆柱孔,盘缆柱外螺纹的一端穿过盘缆柱孔,盘缆柱螺母旋入所述的外螺纹,将盘缆柱固定在半杆上。
一种余缆盘留架的安装结构,包括复数个余缆盘留架以及墙壁或支架,所述的余缆盘留架是上述的余缆盘留架,复数个余缆盘留架按矩阵排列,余缆盘留架安装杆的第二端固定在墙壁或支架上。
以上所述的余缆盘留架,余缆盘留架两根金属杆中的一根横向布置,另一根竖向布置;邻近的横向布置的金属杆的端部相互连接;邻近的竖向布置的金属杆的端部相互连接。
以上所述的余缆盘留架,包括复数块连接板,连接板的两端包括连接孔,金属杆的两端包括连接孔,相邻的两根金属杆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便于余缆盘留架在机房中整齐布放,可以防止余缆堆积,有利于机房的正常维护和网络的升级和改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余缆盘留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金属杆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金属杆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金属杆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金属杆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盘缆柱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杆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板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余缆盘留架的结构如图1至图8所示,包括两条长度相等的63#槽钢30和31、第一组4个内盘缆柱33、第二组4个外盘缆柱32和一根安装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88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