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压缩机储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8867.5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13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温爱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晓世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100 | 代理人: | 刘菁菁 |
地址: | 528012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压缩机 储液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是一种空调压缩机储液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旋压式空调压缩机储液器壳体的制作一般为:先由铁或不锈钢板弯折,通过直缝焊接形成圆筒形(筒身具有一直线焊缝),然后通过旋压工艺将上、下端的端口拉长收窄,形成与进气铜管、排气铜管管径大小匹配的颈部,以便于后续的焊接连接。
然而,壳体经过旋压工艺后,直线焊缝位于壳体颈部的部分会发生扭曲变形,存在隐形裂纹的风险急剧增大,颈部长度越长,则出现隐形裂纹进而泄漏的概率越大。但是,目前采用铜管与铁质壳体通过火焰焊焊接,为确保焊缝的密封性,要求焊深一般为5mm以上较为保险,所以难以缩短颈部长度、降低泄漏的风险。而且,经过旋压工艺后壳体颈部的厚度大大增加,为了焊接时能迅速升温,一般需要将颈部内壁沿周向切削去一部分,从而减少需要加热的铁材质量,但这样又增加加工的难度和复杂性。
对于三分体的空调压缩机储液器壳体,包括上、下端盖和中间筒体。由于上、下端盖的端口通过拉升成型构成颈部,该生产工艺限制了颈部高度,一般只能为5mm以下,而如前所述,目前铜管与铁质壳体通过火焰焊焊接要求焊深一般为5mm以上,因此当颈部过短会导致钎焊填缝深度不足,也易导致焊深不足而泄露。对于二分体结构来说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压缩机储液器,其通过结构的改变,使储液器制作可以采用电阻焊焊接工艺,加工简单易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的压缩机储液器,其包括铁或不锈钢材质的壳体,壳体两端为用于与上、下连接管焊接连接的颈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连接管包含有用于与壳体颈部进行电阻焊焊接连接的电阻焊接管段,该电阻焊接管段与壳体颈部焊接连接的位置通过挤压使管壁周向从内向外凸出,形成由上、下两层折叠而成的凸起;该凸起的一侧为与壳体颈部端口电阻焊焊接熔合的焊接部,相对的另一侧为用于供电阻焊施加压力的受力部,该受力部具有承托平面;焊接后所述凸起至少从焊接前上、下两层形成的间隙夹角顶点起算至0.5mm的范围内融合为一整体。
所述的上、下连接管在焊接前时,其各自的焊接部、受力部分别通过圆弧过渡或斜面过渡到上、下连接管各自的外壁。
所述的上、下连接管在焊接前时,其各自的焊接部、受力部分别通过圆弧过渡到上、下连接管各自的外壁,且焊接部圆弧半径大于受力部圆弧半径;或者,各自的焊接部、受力部通过斜面过渡到上、下连接管各自的外壁,且焊接部斜面与上、下连接管外壁的夹角大于受力部斜面与上、下连接管外壁的夹角。
所述的凸起的高度为上连接管或下连接管管壁厚度的1.0~2.5倍。
所述的上、下连接管为包含有铁管段和铜管段的复合管,其中铁管段为电阻焊接管段;或者为包含有不锈钢管段和铜管段(或有铜层)的复合管,其中不锈钢管段为电阻焊接管段。
所述颈部的端口具有向内的倒角结构。
所述凸起的上、下两层形成的间隙的夹角顶点起算至1mm的范围内,该上、下两层的间距最大不大于2mm。
所述壳体颈部的高度为0.5-5毫米。
所述壳体为二分体壳体、三分体壳体或旋压式壳体。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良后,上、下连接管可采用电阻焊与壳体进行焊接,凸起的焊接部在焊接过程中由于受压会向颈部端口内滑移,与壳体颈部对应位置融合在一起,从而确保了焊缝的密封性,即使缩短颈部长度,产品也能达到使用要求,使得对产品的颈部高度要求大幅降低,而凸起自身的上下层融合能够提高该位置的强度,另外对于旋压式壳体来说,壳体颈部自身的焊缝经过电阻焊可再次熔融冷却,杜绝了隐形裂纹的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焊接前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A部局部放大图;
图3是焊接后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A部进行电阻焊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进的压缩机用储液器,包括铁或不锈钢材质的壳体1,壳体1可以为二分体壳体、三分体壳体或旋压式壳体。壳体1上、下两端的端口拉长收窄,形成与上、下连接管2、3管径大小匹配的颈部11、12,以便于后续的焊接连接。
所述壳体颈部11、12的高度h1、h2可以为0.5-5毫米。在本技术方案中,无需如传统工艺大于5毫米的焊深即可保证产品的密封性,因此对壳体颈部11、12高度的要求不高。优选的,颈部11、12的端口具有向内的倒角结构,以利于下述凸起21、31向内滑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晓世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佛山晓世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88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