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茶味跳跳糖及茶味跳跳糖包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9193.0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2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何宗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宗儒 |
主分类号: | B65D85/60 | 分类号: | B65D85/60;B65D8/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邓云鹏 |
地址: | 516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跳跳 糖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茶味跳跳糖及茶味跳跳糖包装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目前,饮茶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原叶泡茶,即将茶叶置入开水中进行浸泡,待茶叶内的有效物质融入茶水内时,再进行饮用操作。
现有泡茶方式虽然能够较大程度地保存茶叶原本的香味物质,但是对于生活快节奏的用户来说,会浪费其较多的时间,针对此问题,市面上出现了茶包,即将茶叶碎末放入至袋内,并设置于一条拉绳与茶包连接,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饮茶效率,节省时间。
然而,采用茶包的饮茶方式依然具有如下弊端:需要使用开水浸泡、需要容器以及需要较长的等待时间等,食用便捷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即溶、可以直接食用以及食用便捷性较好的茶味跳跳糖及茶味跳跳糖包装结构。
一种茶味跳跳糖,包括:糖皮层、茶粉填充部及崩解填充部,所述糖皮层包覆于所述崩解填充部外,所述糖皮层内分布有多个气泡,所述崩解填充部开设有填充腔体,所述茶粉填充部容置于所述填充腔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崩解填充部具有椭球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崩解填充部包括多个相接触的的崩解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崩解填充部包括多个相互粘接的崩解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糖皮层具有中空的圆柱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设置有多个茶粉填充部,所述崩解填充部开设有多个所述填充腔体,各所述茶粉填充部一一对应填充于一所述填充腔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茶粉填充部包括相互粘接的茶粉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设置有多个所述茶粉填充部及多个所述崩解填充部,且所述崩解填充部的数量与所述茶粉填充部的数量相等,每一所述崩解填充部对应包覆一所述茶粉填充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崩解填充部为正八面体。
一种茶味跳跳糖包装结构,包括包装主体及茶味跳跳糖,所述跳跳糖为如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茶味跳跳糖,所述包装主体包括筒体、第一包装盖及第二包装盖,所述筒体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腔体,所述筒体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一包装盖螺接所述筒体的第一端端部,所述第二包装盖螺接所述筒体的第二端端部,所述第一腔体及所述第二腔体中容置所述茶味跳跳糖。
上述茶味跳跳糖,可以直接食用,克服了传统的茶叶的饮用方式便捷性较差的问题,能够直接食用,无须使用额外的茶具和沸水,能够入口即食,十分方便。当消费者将其放入口中时,糖融化后气体被释放出来时,就会听到“嘣嘣”的响声。这是二氧化碳气体从每一个气泡中释放出来的过程,这感觉就像有糖豆在嘴里蹦跳一样。同时,在跳动后,当崩解填充部和茶粉填充部与消费者口中的水接触时,崩解填充部会在水中快速地进行崩解,并使各茶粉填充部直接与消费者口中的水接触,并溶解在水中,能够起到速溶效果,即溶性好,形成快速释放茶味的效果,食用便捷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茶味跳跳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茶味跳跳糖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茶味跳跳糖沿A-A线的剖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茶味跳跳糖包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茶味跳跳糖包装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茶味跳跳糖包装结构沿B-B线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宗儒,未经何宗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91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