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吸液亲肤型热风无纺布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9383.2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83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蔡炳桓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金坛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26 | 分类号: | B32B5/26;B32B3/24;B32B3/08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21 | 代理人: | 廖仲禧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吸液亲肤型 热风 无纺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纤维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高吸液亲肤型热风无纺布。
背景技术
热风无纺布隶属于热风粘合无纺布中的一种,热风无纺布是在纤维梳理成网后,利用烘燥设备上的热风穿透纤网,使之受热而得以粘合生成的无纺布。目前无纺布被广泛应用在卫生用品、清扫用品和医疗用品等领域,比如卫生巾、纸尿裤和面罩等,用在卫生用品的热风无纺布目前靠近肌肤的一侧一般都是使用亲水纤维,虽然亲水纤维有利于快速吸收到达表面的体液,但其表面能较高,容易使体液吸附在纤维周围,使得体液残存在于纤维和纤维之间,同时其纤维的毛细管现象也会使吸收的体液重新返回到无纺布的表面,最终让婴儿皮肤发红湿疹等现象,急需改良。
基于此,本发明人对此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吸液亲肤型热风无纺布,其可以实现快速吸液,而且在与人体接触时的表面是干燥的,不会造成诸如婴儿皮肤发红湿疹等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高吸液亲肤型热风无纺布,其中,包括表层导液纤维层、中间导液纤维层以及底部吸液纤维层,该表层导液纤维层中部位置形成有导液区域,该导液区域中间形成有若干组导液纤维条,每组导液纤维条均包括纤维条主体以及位于纤维条主体两侧的弹性连接部,每个弹性连接部两侧均呈锯齿形,每个纤维条组件上均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贯通导液孔,每一贯通孔均呈开口向上的倒锥形,每组导液纤维条之间则形成导液大通孔;该中间导液纤维层的周缘与表层导液纤维层的周缘弹性相连,该中间导液纤维层在对应第一贯通导液孔和导液大通孔位置处对应形成有阻挡部,在每一阻挡部旁边则设置有可导向底部吸液纤维层的导液通道。
进一步,每个导液纤维条的中间部位的宽度大于位于两侧弹性连接部的宽度。
进一步,每一第一贯通导液孔的横截面具有第一圆弧、第二圆弧、第三圆弧和第四圆弧,该第一圆弧和第三圆弧的弧度相同,该第二圆弧和第四圆弧的弧度相同,该第一圆弧两侧分别与第二圆弧和第四圆弧的一端相承接,该第三圆弧两侧别与与第二圆弧和第四圆弧另一端相承接。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高吸液亲肤型热风无纺布,其通过在表层导液纤维层设置有第一贯通导液孔和导液大通孔,如此实际上相当于在表层导液纤维层设置有凹凸结构,可以降低纤维层与穿着者肌肤的接触面积,提高人们穿着的舒适度;再者通过设置中间导液纤维层,当整个热风无纺布被挤压时,通过阻挡部可以实现底部吸液纤维层和表层导液纤维层之间的断绝,通过每个弹性连接部的设置让中间导液纤维层和表层导液纤维层之间可以更好的配合,实现在导液和密封之间适时切换,满足现实需要,另外该表层导液纤维层、中间导液纤维层最好都是采用疏水纤维制成,避免其本身吸液给人们带来黏黏不爽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吸液亲肤型热风无纺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表层导液纤维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表层导液纤维层的第一贯通导液孔的截图。
图中:
表层导液纤维层-1;导液纤维条-11;纤维条主体-111;
弹性连接部-112;第一贯通导液孔-12;导液大通孔-13;
中间导液纤维层-2;底部吸液纤维层-3;第一圆弧-41;
第二圆弧-42;第三圆弧-43;第四圆弧-4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高吸液亲肤型热风无纺布,包括表层导液纤维层1、中间导液纤维层2以及底部吸液纤维层3。
如图2所示,该表层导液纤维层1中部位置形成有导液区域,该导液区域中间形成有若干组导液纤维条11,每组导液纤维条11均包括纤维条主体111以及位于纤维条主体111两侧的弹性连接部112,每个弹性连接部112两侧均呈锯齿形。
每个纤维条组件上均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贯通导液孔12,每一贯通孔均呈开口向上的倒锥形,每组导液纤维条11之间则形成导液大通孔13。
该中间导液纤维层2的周缘与表层导液纤维层1的周缘弹性相连,该中间导液纤维层2在对应第一贯通导液孔12和导液大通孔13位置处对应形成有阻挡部,在每一阻挡部旁边则设置有可导向底部吸液纤维层3的导液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金坛实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金坛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93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表面快干贴肤型热风无纺布
- 下一篇:一种施工用耐HF腐蚀的纤维复合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