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性能合金铜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9525.5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7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高元阳;王学礼;马磊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宏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02 | 分类号: | F16L9/02;F16L58/02;F16L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性能 合金 铜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高性能合金铜管,属于合金铜管领域。
背景技术
铜管又称紫铜管。有色金属管的一种,是压制的和拉制的无缝管。铜管具备坚固、耐腐蚀的特性,而成为现代承包商在所有住宅商品房的自来水管道、供热、制冷管道安装的首选。 铜管是最佳供水管道。铜管质地坚硬,不易腐蚀,且耐高温、耐高压,可在多种环境中使用。与此相比,许多其他管材的缺点显而易见,比如过去住宅中多用的镀锌钢管,极易锈蚀,使用时间不长就会出现自来水发黄、水流变小等问题。还有些材料在高温下的强度会迅速降低,用于热水管时会产生不安全隐患,而铜的熔点高达摄氏1083度,热水系统的温度对铜管微不足道。 考古学家在埃及金字塔内发现了距今4500年前的铜水管,至今还能使用。
现有技术公开一种铜管,其申请号为:CN201320626272.3,包含铜管本体,所述铜管本体的中心部设置有铜管孔;所述铜管本体的外圆周上均匀地设置有多条平行于铜管本体的中心线的直线状凹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铜管,所述铜管本体的外圆周上均匀地设置有多条平行于铜管本体的中心线的直线状凹槽;当铜管本体的外部套有一外套管时,所述外套管的内孔中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则可以沿凹槽做直线运动;从而使外套管沿铜管本体运动;同时所述铜管本体的外圆周上均匀地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中心线与铜管本体的中心线重合;当凸起进入环形凹槽时,此时旋转外套管,即可实现外套管相对铜管本体的锁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但是,上述管道强度较低,没有防腐层比较容易被腐蚀。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高性能合金铜管,以解决上述管道强度较低,没有防腐层比较容易被腐蚀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高性能合金铜管,其结构包括:铜管内部部通道、内部防腐层、铜管主体、内部通孔、外部防腐涂层、连接头,所述铜管主体的内部设有铜管内部部通道,所述铜管内部部通道的外部设有内部防腐层,所述铜管主体中间设有内部通孔,所述铜管主体的外部设有外部防腐涂层,所述铜管主体和连接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包括:内部固定环、插入凹槽、连接板、连接架、固定环、后部连接架、固定环防滑纹、连接头内部通孔,所述内部固定环和插入凹槽固定连接,所述插入凹槽和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和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后部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设有固定环防滑纹,所述固定环和后部连接架连接,所述内部固定环的内部设有连接头内部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铜管主体和后部连接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和外部连接设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后部连接架有圆形和六边形两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插入凹槽和铜管主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部防腐层为氧化铝防腐层。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防腐涂层为四氧化三铁油漆。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有连接头可以将管道和其他的管道或者设备连接,设有内部防腐层和外部防腐涂层,可以有效的防止管道的腐蚀,提高了管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性能合金铜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铜管内部部通道、2-内部防腐层、3-铜管主体、4-内部通孔、5-外部防腐涂层、6-连接头、7-内部固定环、8-插入凹槽、9-连接板、10-连接架、11-固定环、12-后部连接架、13-固定环防滑纹、14-连接头内部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宏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宏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95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