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尘窗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9602.7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7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徐周云;何婷;孙雪莹;贾秀璨;王蕴;葛君勇;王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E06B7/28 | 分类号: | E06B7/28;B03C3/08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7252 | 代理人: | 陈海滨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窗,具体涉及一种能够通过电子吸附去除粉尘的除尘窗。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国雾霾天气频发,空气中含有的大量的微小颗粒物会给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大部分是在室内度过,室内空气质量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为了解决室内空气质量差,室内含有大量的微小颗粒物的问题,人们通过除尘装置去除粉尘,现有的除尘装置主要包括过滤器和鼓风机,通过鼓风机向过滤器鼓风,空气经过滤器后过滤出颗粒物。但是,现有的除尘装置使用过程中噪音较大,影响使用人员的休息;除尘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需更换过滤器中的过滤网,给使用人员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除尘装置噪音大以及需要更换过滤网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尘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除尘窗,包括位于窗口上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设置有可折叠的除尘组件;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存放除尘组件的收纳槽。所述除尘组件包括正极板、负极板、正极导电杆和负极导电杆,正极板和负极板间隔分布,正极导电杆和负极导电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上,正极导电杆和负极导电杆分别连接电源的正极和负极。所述正极板的中轴线和负极板的中轴线上均设置有正极导电杆通孔和负极导电杆通孔;所述正极导电杆穿过各正极导电杆通孔,所述负极导电杆穿过各负极导电杆通孔。所述正极导电杆和负极导电杆上均涂覆有绝缘层,所述正极导电杆上的绝缘层间隔分布有正极裸露孔,所述正极裸露孔与正极板相连接;所述负极导电杆上的绝缘层上间隔分布有负极裸露孔,所述负极裸露孔与负极板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除尘组件还包括多个折叠杆组件,所述折叠杆组件包括两个折叠杆,两个折叠杆之间通过铰链连接,两个折叠杆还分别与正极板和负极板通过铰链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收纳槽包括环状板,所述环状板安装在右侧板上。
优选的,所述正极板是由电极板支架和电极板组成的,所述电极板支架包括上支架板和下支架板,所述正极导电杆通孔和负极导电杆通孔分别安装在上支架板和下支架板上;所述上支架板和下支架板之间设置有中轴杆,电极板套在中轴杆上。所述上支架板的正极导电杆通孔上设置有第一导电片,第一导电片与正极裸露孔抵接,第一导电片还通过导线与电极板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负极板是由电极杆支架和电极杆组成的,所述电极杆支架包括上支架杆和下支架杆,所述正极导电杆通孔和负极导电杆通孔分别安装在上支架杆和下支架杆上;所述上支架板和下支架板之间通过电极杆相连接;所述下支架杆的负极导电杆通孔上设置有第二导电片,第二导电片与负极裸露孔相抵接,第二导电片还通过导线与电极杆相连接。
再优选的,所述电极杆有两个。两个电极杆可以更好的连接上支架杆和下支架杆,使负极板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一种除尘窗,使用时安装在窗口上,外界的空气进入室内时流经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空隙,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的强电场中空气分子会被电离为正离子和电子,电子奔向正极板过程中遇到粉尘颗粒,使粉尘颗粒带负电吸附到正极板上,达到清洁空气的目的。除尘窗使用完毕后,使用人员可以旋转正极板,用抹布或毛刷将正极板上的灰尘颗粒清理干净;清理完正极板后,使用人员还可以将正极板和负极板放入收纳槽内,减少正极板和负极板所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除尘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正极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收纳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负极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收纳盒;11收纳槽;2正极板;21上支架板;211正极导电杆通孔;22下支架板;221负极导电杆通孔;23电极板;3负极板;31上支架杆;32下支架杆;33电极杆;4正极导电杆;5负极导电杆;6折叠杆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96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