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梯形截面的车门防撞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9872.8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7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刘佳;朱玉喜;孙健;张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凌云吉恩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107 | 代理人: | 史力伏 |
地址: | 11000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梯形 截面 车门 防撞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门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弯强度高,缓冲吸能效果好,安全可靠的具有梯形截面的车门防撞杆。
背景技术
汽车在人们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中国市场的汽车保有量日益增大,关于汽车的安全性能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汽车安全性作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汽车设计当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据统计,在交通事故中,发生车辆侧面碰撞所占的比例约为20%~30%;相对于正面碰撞,侧面碰撞的致死致残概率要高得多。为了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保护乘员腰部或臀部等要害部位,在车门相应的位置上都会设置有防撞内饰部件。当施加有来自车辆侧方的冲击负荷时,该内饰部件会通过本身变形或溃缩而吸收冲击负荷,从而减轻向乘员施加的负荷,降低损伤。
目前,汽车车门防撞杆主要包括高强度钢板结构型和高强度钢管结构型;车门防撞杆提高了汽车侧碰安全性能和车门的抗侵入能力,在碰撞过程中能减少车身变形,是驾驶人员、乘客被动安全的主要部件。但现有车门防撞杆的结构简单,吸收车体侧面碰撞冲击能量的能力弱,缓冲效果差,严重影响车辆的整体安全性。故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车门防撞装置予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抗弯强度高,缓冲吸能效果好,安全可靠的具有梯形截面的车门防撞杆。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具有梯形截面的车门防撞杆包括防撞杆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杆主体为弧形结构,弧形防撞杆主体的凸起侧朝向车门外板;防撞杆主体由外侧板和内侧板构成,外侧板和内侧板之间设置有两块斜撑板,斜撑板与外侧板和内侧板围合构成梯形腔体,梯形腔体较大开口一侧朝向外侧板,且防撞杆主体的外侧板一侧朝向车门外板, 防撞杆主体内侧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孔;防撞杆主体内侧板的中部设置有缓冲器,缓冲器包括U形弯板,U形弯板开口侧的两边沿分别向外延伸有折弯边,U形弯板与两侧折弯边围合构成缓冲腔;U形弯板一侧的折弯边上设置有Z形弯板,Z形弯板上设置有缓冲凹槽,缓冲凹槽内设置有加强筋,Z形弯板的端部设置有定位孔;U形弯板另一侧的折弯边上则设置有限位卡槽;缓冲器通过U形弯板开口两侧的折弯边,与防撞杆主体内侧板的外侧相连,并且缓冲器Z形弯板上的缓冲凹槽朝向车门内板,缓冲器的限位卡槽与防撞杆主体内侧板上设置的限位凸筋相连;缓冲器的缓冲腔内设置有缓冲吸能块;缓冲器U形弯板开口的另一侧,通过弹性减震胶与车门内板相连。
所述缓冲器缓冲腔的中部设置有凸块,凸块的一端与U形弯板的内侧底面相连。以固定设置在缓冲器缓冲腔内的缓冲吸能块。
所述缓冲器Z形弯板的缓冲凹槽内设置的加强筋,为U形加强筋。以增加缓冲器缓冲凹槽的结构强度。
所述防撞杆主体内侧板中部设置的缓冲器的材料是聚丙烯树脂。以提高缓冲器的抗冲击能力。
所述缓冲器缓冲腔内设置的缓冲吸能块的材料是聚氨酯泡沫、橡胶或海绵。以提升缓冲器的吸能缓冲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弧形结构的防撞杆主体,防撞杆主体的弧形凸起侧朝向车门外板;防撞杆主体由外侧板和内侧板构成,外侧板和内侧板之间设置两块斜撑板,斜撑板与外侧板和内侧板围合构成梯形腔体,防撞杆主体的外侧板朝向车门外板;防撞杆主体内侧板的中部设置缓冲器,缓冲器的U形弯板开口侧的两边沿,分别向外延伸有折弯边,U形弯板与两侧折弯边围合构成缓冲腔;U形弯板一侧折弯边上设置的Z形弯板上,设置内部带有加强筋的缓冲凹槽,Z形弯板的端部设置定位孔;U形弯板另一侧的折弯边上设置限位卡槽;缓冲器通过U形弯板的折弯边与防撞杆主体内侧板的外侧相连,并且,缓冲器Z形弯板上的缓冲凹槽朝向车门内板,缓冲器的限位卡槽与防撞杆主体内侧板上设置的限位凸筋相连;缓冲器的缓冲腔内设置缓冲吸能块,缓冲器U形弯板开口的另一侧,通过减震胶与车门内板相连的结构形式,所以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抗弯强度高,增强门体在受到外力冲击时的抗变形能力,缓冲吸能效果好,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防撞杆主体的一种截面图。
图4是图1中的缓冲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部的缓冲器位置处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中序号说明:1防撞杆主体、2缓冲器、3缓冲吸能块、4安装孔、5限位凸筋、6外侧板、7斜撑板、8内侧板、9梯形腔体、10U形弯板、11折弯边、12Z形弯板、13定位孔、14缓冲凹槽、15加强筋、16缓冲腔、17限位卡槽、18凸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凌云吉恩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凌云吉恩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98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