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自动破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41372.8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5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丁裕峰;陈昌胜;于漫;张海燕;沈亚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久乐汽车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B3/00 | 分类号: | A62B3/00;B60R21/01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12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破窗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车用自动破窗装置。
背景技术
从2007-2015年中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从2007年的0.57亿辆达到2015年的1.72亿辆。随着国内拥有汽车的家庭增多,相应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据报道,每年全国各地交警接报事故的总量大概在470万左右,因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伤亡人数超过20万人。
而在大量交通事故中,会发生由于车辆受到挤压变形导致门窗无法打开或车辆落水门窗无法打开等情况,而公安和消防等又无法在第一时间赶到,延误救援时机而导致死亡率增加,有部分交通事故是由于车窗无法得到及时爆破,延误了救援时机,而导致死亡的,从而提高了交通事故的死亡率。
然而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发者有必要研制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当遇到交通事故无法打开车辆的门窗时,能够自动爆破车窗玻璃,降低了交通事故的死亡率的车用自动破窗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当遇到交通事故无法打开车辆的门窗时,能够自动爆破车窗玻璃,降低了交通事故的死亡率的车用自动破窗装置。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车用自动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安全气囊控制器,在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上设有驱动模块、加速度传感器和储能电容,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驱动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储能电容与安全气囊控制器电连接;
设置在车辆内部的气囊模块,所述气囊模块与设置在安全气囊控制器上的驱动模块通讯连接;
设置在车窗玻璃上的爆破器,所述爆破器与设置在安全气囊控制器上的驱动模块通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上还设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安全气囊控制器通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爆破器粘接在不可移动的车窗玻璃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爆破器通过导线与设置在安全气囊控制器上的驱动模块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有安全气囊控制器、气囊模块和爆破器,当遇到交通事故车辆发生碰撞时,当碰撞强度达到设定的点爆气囊模块的强度值时,安全气囊控制器通过驱动模块点爆气囊模块,若碰撞强度值较大达到爆破车窗玻璃的强度值时,安全气囊控制器通过驱动模块驱动爆破器,能够使车窗玻璃及时得到爆破,降低了救援难度并减少了救援时间,提高了生还率,降低了交通事故的死亡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在车辆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所示,图中给出的一种车用自动破窗装置,包括安全气囊控制器100、气囊模块210、220和设置在车窗玻璃410、420上的爆破器310、320。
在安全气囊控制器100上设有驱动模块120、加速度传感器110和储能电容130,安全气囊控制器100的信号输入端与加速度传感器110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接,安全气囊控制器100的信号输出端与驱动模块120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储能电容130与安全气囊控制器100电连接。
爆破器310、320粘接在不可移动的车窗玻璃410、420上,便于与车窗玻璃410、420粘贴,同时可持久不掉落,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性能。
爆破器310、320通过导线510、520与设置在安全气囊控制器100上的驱动模块120相连接,能够保证导线510、520的耐久性,进一步提高了车辆的美观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久乐汽车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东方久乐汽车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13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