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新型潜胶的模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44561.0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0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郭拔斌;姜家旺;王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圣志达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27 |
代理公司: | 深圳冠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4267 | 代理人: | 刘新华 |
地址: | 518131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大浪街道同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新型 模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搓牙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搓牙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模具结构图参看附图1,图1的A局部放大图参看附图2,包括水口通道1、面板2、水口板3、动模芯4、定模芯5、顶针6、顶针板7、顶针座8、底板9、行位座10、行位镶件11、点浇口12、分流道13和潜胶口14,动模芯4和定模芯5组合形成产品模腔,行位镶件11内设置有点浇口12,水口通道1依次穿过面板2、水口板3、动模芯4、行位镶件11连通到点浇口12,点浇口12与分流道13连通,分流道13与潜浇口14连通。
现有的模具结构在开模过程中,点浇口12与分流道13分离后,行位镶件11运动到限定的位置,顶针6将分流道13顶出;点浇口12与分流道13分离时,分流道13上会有浇口残量,行位镶件11运动时,将浇口残量拖到行位中,由于模具生产时间长,浇口残量累积起来后容易将行位卡住,导致行位不能运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模具结构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新型潜胶的模具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现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新型潜胶的模具结构,包括水口通道、面板、水口板、动模芯、定模芯、底板、行位座和行位镶件,所述动模芯和所述定模芯组合形成产品模腔,所述行位镶件内设置有浇口镶件,所述浇口镶件内设置有潜胶通道及潜胶口,所述水口通道依次穿过所述面板、水口板和动模芯并与所述浇口镶件内的潜胶通道与潜胶口连通,所述潜胶通道与所述水口通道无缝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为了改善及消除浇口残量,所述行位镶件内设置有浇口镶件,所述浇口镶件内设置有潜胶通道及潜胶口,所述水口通道依次穿过所述面板、水口板和动模芯并与所述浇口镶件内的潜胶通道与潜胶口连通,通过这种整体式的潜浇结构,消除了浇口残量累积起来后将行位卡住,导致行位不能运动的缺点,方便行位加工。同时减少了顶针的设置,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模具结构的结构图。
图2,图1的A局部放大图。
图3,实施例模具结构的结构图。
图4,图3的B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新型潜胶的模具结构,其结构图参看附图3,其B局部放大图参看附图4,包括水口通道1、面板2、水口板3、动模芯4、定模芯5、底板9、行位座10和行位镶件11,动模芯4和定模芯5组合形成产品模腔,行位镶件11内设置有浇口镶件15,浇口镶件内设置有潜胶通道16及潜胶口14,水口通道1依次穿过面板2、水口板3和动模芯4并与浇口镶件15内的潜胶通道16与潜胶口14连通,潜胶通道16与水口通道7无缝连通。
本实施例为了改善及消除浇口残量,在行位镶件11内设置有浇口镶件15,浇口镶件15内设置有潜胶通道16及潜胶口14,水口通道1依次穿过面板2、水口板3和动模芯4并与浇口镶件15内的潜胶通道16与潜胶口14连通,通过这种整体式的潜浇结构,消除了浇口残量累积起来后将行位卡住,导致行位不能运动的缺点,方便行位加工。同时减少了顶针的设置,节省了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圣志达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圣志达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45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