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碳化硼生产的上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46016.5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0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汤勇;卿光宗;周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衡益特陶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991 | 分类号: | C01B32/99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9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碳化 生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料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碳化硼生产的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现有的碳化硼生产厂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的牡丹江、黑河、辽宁大连、内蒙古通辽、吉林敦化等地,大连金玛硼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牡丹江金刚钻碳化硼精细陶瓷有限公司强强联手,在国内市场上占有率达 60%以上,奠定了碳化硼行业的龙头地位,现有的产品几乎一半外销,目前碳化硼工业化生产的主要方法是碳热还原法,是以碳为还原剂,还原硼酸或硼酐制备碳化硼的方法,反应炉高度高,一般的上料装置不具有抬升功能,不能满足高度过高的反应炉的生产需求,且反应前原料不能充分混合,减少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碳化硼生产的上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该设备通过设置搅拌桨,使生产的原料充分混合,增加生产效率,通过设置过滤网,使原料有序进入输送带上,减少原料在上料轴外壳内的堵塞,通过设置液压杆和铰链,使进料口可以抬升,满足不同高度生产炉的需求,通过设置车轮,可以调节本装置与加工装置的距离,使本装置满足不同场合工作的需求,通过设置传动链,使电机动力输送更为平稳,较少噪声污染,通过设置上料轴外壳,减少原料输送时产生的灰尘和气体散发,减少加工车间内的环境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碳化硼生产的上料装置,包括进料箱、上料轴外壳和底板,所述进料箱的顶部设置有盖板,内部设置有搅拌转轴和过滤网,且底部固定设置在上料外壳体左端的顶部;所述转轴的外侧设置有搅拌轴承,搅拌轴承外侧设置有搅拌桨,搅拌桨的外侧设置有搅拌叶;所述底板的底部四个拐角均设置有车轮,且顶部设置有减震电机、支撑架和液压杆;所述减震电机设置在底板顶部的左端,且在进料箱的下方;所述减震电机上设置有电机转轴;所述电机转轴与搅拌转轴之间设置有搅拌传动链;所述支撑架设置在上料轴外壳和底板之间,且连接处设置有铰链;所述液压杆顶部设置有调节杆,且设置在支撑架的右侧;所述上料轴外壳的内腔包括轴承、传送带和从动轴,且右端底部为出料口;所述传送带的上表面设置有输送带齿;所述从动轴的外侧设置有从动轴承。
优选的,所述进料箱内腔的底部设置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上料轴外壳外壁通过铰链固定设置在支撑架上。
优选的,所述底板顶部的右端设置有液压杆,且液压杆的顶部设置有调节杆。
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部的四个拐角均设置有车轮。
优选的,所述传动链设置在电机转轴和轴承之间。
优选的,传动链条设置在上料轴外壳的内腔,且两端分别设置在从动轴承和轴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设备通过设置搅拌桨,使生产的原料充分混合,增加生产效率,通过设置过滤网,使原料有序进入输送带上,减少原料在上料轴外壳内的堵塞,通过设置液压杆和铰链,使进料口可以抬升,满足不同高度生产炉的需求,通过设置车轮,可以调节本装置与加工装置的距离,使本装置满足不同场合工作的需求,通过设置传动链,使电机动力输送更为平稳,较少噪声污染,通过设置上料轴外壳,减少原料输送时产生的灰尘和气体散发,减少加工车间内的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输送带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料箱的剖面图。
图中:1-盖板;2-进料箱;3-搅拌转轴;4-搅拌轴承;5-上料轴外壳;6-支撑架;7-出料口;8-调节杆;9-液压杆;10-底板;11-车轮;12-铰链;13-减震电机;14-电机转轴;15-传动链;16-搅拌传动链;17-轴承;18-传动链条;19-输送带;20-输送带齿;21-从动轴;22-从动轴承;23-搅拌叶;24-搅拌桨;25-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衡益特陶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衡益特陶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60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密封连续石墨化炉
- 下一篇:一种处理电泳废水的加药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