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胸锁关节前侧解剖塑形锁定接骨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46025.4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75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刘乐泉;刘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乐泉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4110 | 代理人: | 杨陈凤 |
地址: | 048006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锁关 节前 解剖 锁定 接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治疗骨折的内植入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胸锁关节前侧解剖塑形锁定接骨板。
背景技术
胸锁关节由膨大的锁骨内端与胸骨切迹的关节面构成,其间有一软骨盘。胸锁关节的稳定主要靠关节囊、前后胸锁韧带和锁骨间韧带。锁骨近端及胸骨近端及胸骨柄相连接的关节发生分离移位。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对于胸锁关节骨折脱位,临床出现率并不算高,但哪怕遇上一例,处理起来都很棘手,复位困难,维持固定更是不易,脱位的锁骨移位于后方还可压迫气管、食管或纵隔血管引起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及血循环受阻等压迫症状。且近年来汽车保有量增大,交通事故所致方向盘撞击致伤等因素影响下,临床病例有增多趋势。
但针对此类型,此部位的专用骨科内固定物几乎空白,仅有的个别设计接骨板断裂率超过30%,如CN201220667654.6所设计弯钩,术中需绕行胸骨后方,操作风险高,极易损伤气管、食管或纵隔血管等重要结构,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且临床断裂比例较高。此外,CN200910075729.4所设计的叉形接骨板,由于限于当时技术及材料学所限,板材设计不够精巧,不符合解剖形态,所设计“叉”式固定因应力集中,极易断裂,临床已被淘汰。随着人们对骨折愈合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内固定装置设计理念不断更新,锁定骨折内固定系统手术技术逐渐取代传统接骨板手术技术,且日趋成熟,术后疗效肯定。其板钉一体的设计理念,使其不易被拔出,但不可折弯使用,所以需有全身骨骼各部位解剖形态想匹配的接骨板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胸锁关节接骨板材操作难度大,风险高,易断裂的弊端,填补胸锁关节骨折脱位治疗“无材可用”的市场空白,提供了一种胸锁关节前侧解剖塑形锁定接骨板。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胸锁关节前侧解剖塑形锁定接骨板,包括一体式的头部和体部,所述头部和体部均为长板状结构,头部高于体部平面且头部宽于体部(2),整体呈“Z”字形平滑过渡连接为体部相对头部横向弯曲的双曲结构;所述头部上设有若干锁定孔,体部上设有若干加压孔。
所述的锁定孔相对头部长度方向中线对称设有两排,每排不少于三个。
所述头部的面板为中线处下凹、两侧上翘的凹形结构,中线两侧的锁定孔成角设计。
所述加压孔为 “∞”形结构,包括横向贯通的锁定孔和调节槽,所有锁定孔和调节槽的中心位于体部长度方向的中线上。
所述加压孔沿体部厚度方向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
所述体部的面板为中线处下凹、两侧上翘的凹形结构。
所述头部和体部的端头均为圆弧状。
所述头部与体部的连接处高度落差为0.5cm,体部相对头部横向弯曲角度(即头部和体部之间的展角)为110°,模拟人体胸骨锁骨衔接处落差及夹角。
本实用新型是胸锁关节的生理解剖形态设计,头端与体部高度差设计和体部板材双向弯曲设计完美贴合胸骨关节及锁骨前侧面;头部锁定孔方向夹角设计增加了螺钉的抗拔出,同时减少了术后内固定物松动失效导致骨折移位不愈合的发生;术中全部前方可视化操作,避免胸骨后方盲目操作,简化了手术技术,提高了安全性。
与现有接骨板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体部采用横向和纵向的双曲结构,以适应锁骨立体构型,更贴合骨面,有利于手术操作和接骨治疗效果;
2、头部锁定钉孔采用夹角设计,增加了螺钉的抗拔出力,同时减少了术后骨折分离移位骨愈合的发生;
3、本实用新型在手术中与锁骨贴合后,接骨板全部为前方可视化操作,避免胸骨后方盲目操作,简化了手术技术,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中:1-头部、2-体部、3-锁定孔、4-加压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胸锁关节前侧解剖塑形锁定接骨板,包括一体式的头部1和体部2,所述头部1和体部2均为长板状结构,体部远端延伸出头部,头部1高于体部2,略呈"回形镖"型且头部1宽于体部2,体部近头端呈梭形结构,体部远头端朝向外向后侧螺旋弯曲,头部和体部整体呈“Z”字形平滑过渡连接为体部2相对头部1横向弯曲的双曲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乐泉,未经刘乐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60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