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的置物盆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46037.7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83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叶培英;郭永良;高占恒;李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7/04 | 分类号: | B60R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置物盆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的置物盆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汽车的置物盆通常为发泡材料,通过螺栓将置物盆安装到车身地板上时,在放入置物盆的物体的重力作用下,螺栓连接处很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进而出现置物盆被压溃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置物盆与车身底板连接稳定、可靠且使置物盆受力均匀的汽车的置物盆固定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的置物盆固定结构包括:车身地板;置物盆,所述置物盆位于所述车身地板上方;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位于所述置物盆内;以及所述置物盆、所述第一安装支架通过紧固件连接到所述车身地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的置物盆固定结构,不仅使置物盆受力均匀,而且能够实现置物盆在车身地板上的稳定、可靠固定。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位于所述车身地板下方;和弹性垫,所述弹性垫设置在所述置物盆与所述车身地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所述螺栓的头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止抵在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所述螺栓的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置物盆、所述弹性垫、所述车身地板、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以及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栓配合且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相止抵。
可选地,所述置物盆的底部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上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安装部上;和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安装凹槽内且所述凹陷部的底壁与所述安装凹槽的底壁相对应,所述凹陷部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的第二安装孔。
可选地,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为圆柱形或截锥形,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与所述安装凹槽的侧壁的形状相一致。
可选地,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与所述安装凹槽的侧壁之间间隔开。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为相对于所述置物盆的底壁向下凹陷的定位槽,所述安装部的边沿与所述安装凹槽的边沿相适配。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为长方形,所述安装部的边沿形成为方形,所述安装部的边沿具有圆角。
可选地,所述紧固件的顶端低于所述支撑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为冲压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的置物盆与车身地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的置物盆固定结构的第一安装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的置物盆固定结构的第一安装支架与置物盆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身地板10,置物盆20,安装部21,安装凹槽22,第一安装孔221,第一安装支架30,支撑部31,凹陷部32,第二安装孔321,第二安装支架40,弹性垫50,螺栓60,螺母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的置物盆固定结构。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的置物盆固定结构包括:车身地板10、置物盆20以及第一安装支架30,置物盆20位于车身地板10上方,第一安装支架30位于置物盆20内,置物盆20、第一安装支架30通过紧固件连接到车身地板10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的置物盆固定结构,通过在置物盆20内设置第一安装支架30,以使紧固件不直接抵压置物盆20,紧固件的预紧力直接施加在第一安装支架30上,再通过第一安装支架30作用在置物盆20上,由此使置物盆20的受力更均衡,而且使置物盆20与车身地板10上的连接更稳定、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汽车的置物盆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二安装支架40和弹性垫50,第二安装支架40位于车身地板10下方,弹性垫50设置在置物盆20与车身地板10之间。由此,第二安装支架40更便于置物盆20以及第一安装支架30在车身地板10上的安装,弹性垫50不仅能够对置物盆20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而且起到了缓冲振动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60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履带式森工作业梯车
- 下一篇:一种新型方向盘装饰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