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酒精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46943.7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74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黄剑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码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8/06 | 分类号: | B60K28/06;G01N3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酒精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车载酒精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
针对上述问题交管部门已经对酒后驾车采取了越来越严厉的处罚办法,但对于酒后驾车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交警通常是采用呼气酒精测试仪器对驾驶人员进行现场检测,以确定驾驶人员是否饮酒。由于各种原因,交警人员不可能将每辆车的驾驶人员都进行检测,因此一些人存在侥幸心理,最终酿成车祸。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所有的酒后驾车,是酒后驾车事件时有发生的根本原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车载酒精检测装置,它对驾驶员进行强制的酒精检测,并能时刻进行监测,从根本上杜绝了酒驾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汽车驾驶的安全性,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呼气口、酒精检测仪、继电开关、电动伸缩杆;所述的呼气口设置在方向盘中间;所述的电动伸缩杆固定设置在油门踏板的右侧挡板上,杆体伸出设于油门踏板的底部;所述的酒精检测仪、继电开关均设置在油门踏板的右侧挡板内;呼气口通过导管与酒精检测仪的进口相通,继电开关串联在电动伸缩杆和车载12V电源之间,继电开关的输入端与酒精检测仪连接,继电开关的输入端同时与点火开关连接。
所述的呼气口上设有盖体,盖体通过螺纹活动盖设在呼气口上方。
所述的导管之间串设有微型气泵,微型气泵与车载12V电源电连接。
所述的微型气泵上设有定时器,定时抽气送往酒精检测仪检测。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汽车熄火时,点火开关关闭,继电开关控制电动伸缩杆处于伸长状态;汽车点火后,由于电动伸缩杆的杆体设于油门踏板的底部,阻止油门踏板的使用,需要先打开盖体,微型气泵开始工作,吸入驾驶员面前呼出的气体,送入酒精检测仪检测,检测的数据合格后,继电开关控制电动升缩杆的杆体缩回,则汽车的油门踏板可以使用;由于微型气泵的定时工作,酒精检测仪将时刻检测驾驶呼出的气体,一旦气体中含有酒精成分,则继电开关控制电动升缩杆的杆体伸出,阻挡在油门踏板下方,阻止其使用。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它对驾驶员进行强制的酒精检测,并能时刻进行监测,从根本上杜绝了酒驾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汽车驾驶的安全性,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呼气口;2、酒精检测仪;3、继电开关;4、电动伸缩杆;5、油门踏板;6、导管;7、车载12V电源;8、盖体;9、微型气泵;10、定时器;11、点火开关;4-1、杆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看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呼气口1、酒精检测仪2、继电开关3、电动伸缩杆4;所述的呼气口1设置在方向盘中间;所述的电动伸缩杆4固定设置在油门踏板5的右侧挡板上,杆体4-1伸出设于油门踏板5的底部;所述的酒精检测仪2、继电开关3均设置在油门踏板5的右侧挡板内;呼气口1通过导管6与酒精检测仪2的进口相通,继电开关3串联在电动伸缩杆4和车载12V电源7之间,继电开关3的输入端与酒精检测仪2连接,继电开关3的输入端同时与点火开关11连接。
所述的呼气口1上设有盖体8,盖体8通过螺纹活动盖设在呼气口1上方。
所述的导管6之间串设有微型气泵9,微型气泵9与车载12V电源7电连接。
所述的微型气泵9上设有定时器10,定时抽气送往酒精检测仪2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码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码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69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