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便取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48997.7 | 申请日: | 2017-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22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徐港;李国章;罗怀岗;崔治国;李炼松;石永波;胡婧;邱隆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贡市中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2 | 代理人: | 谢一平,曾克 |
地址: | 64301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便 取便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便取便器。
背景技术
老年性肠动力减弱、肛门直肠术后、脑损伤或脑血管意外、糖尿病、帕金森等疾病常在临床中导致患者大便嵌顿,排出不畅,痛苦难受甚至有猝死危险。
目前国内外解决大便嵌顿的常用方法不外乎口服泻药、肠道动力药,润滑剂塞肛,灌肠机保留灌肠及中药调理等,但实际临床中往往嵌顿堵塞直肠肛门的大便多为“糍粑样”软性大便及部分干结硬性大便,此时使用以上排便方法均很难解决问题,不能起到“急则治其标”的作用,同时还会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及痛苦。因此长期以来临床工作者往往都需要通过原始的“手掏大便”的方式为患者解除痛苦。“手掏大便”虽行之有效,但却具有以下缺点:掏出后恶臭明显,需手指在患者肠腔中弯曲、旋转,刺激性大,患者极其痛苦,且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导致猝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大便取便器,可操作性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便取便器,包括套筒、盛便套和封口线,所述套筒顶部侧壁有穿线孔,所述封口线一端穿过穿线孔伸进套筒内侧,封口线另一端包绕套筒一圈后穿过穿线孔伸进套筒内侧,所述封口线的两个自由端从套筒底部穿出;所述盛便套位于套筒中,盛便套的开口端伸出套筒顶部反套在套筒外表面并盖住穿线孔。
进一步的,包绕套筒一圈的那段封口线上连接有辅助封口线,所述辅助封口线与封口线的连接处位于穿线孔的相对侧;所述辅助封口线一端从套筒顶部穿进从套筒底穿出。
进一步的,所述封口线的两个自由端通过胶布固定在套筒的外表面;所述辅助封口线的两个自由端通过胶布固定在套筒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盛便套尾部连接有牵拉线,牵拉线的自由端伸出套筒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盛便套尾部有2~3个透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侧壁从顶端到底端设置有长度刻度。
进一步的,所述盛便套的开口边缘设有弹性环。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长度为20cm,外径为3cm,所述穿线孔与套筒顶面的距离为1cm,所述开口边缘与套筒顶面的距离为5cm。
进一步的,还包括推筒和推杆,所述推杆前端倒钝,所述套筒和推杆的直径均小于推筒的内径,所述套筒和推杆均比推筒长。
进一步的,所述推筒的长度为5cm,内径为3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减轻了患者大便嵌顿,排出不畅的痛苦,可操作性强,避免传统及人工“手掏大便”的弊端,临床实用性强;且相比灌肠机而言,不仅更有效、安全,而且操作简便,更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推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套筒、2-盛便套、3-封口线、4-穿线孔、5-辅助封口线、6-牵拉线、7-长度刻度、8-固定点A、9-固定点B、10-开口边缘、11-推筒、12-推杆、13-凸缘、14-抵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大便取便器,包括套筒1、盛便套2和封口线3,套筒1顶部侧壁有穿线孔4,封口线3一端穿过穿线孔4伸进套筒1内侧,封口线3另一端包绕套筒1一圈后穿过穿线孔4伸进套筒1内侧,封口线3的两个自由端从套筒1底部穿出;盛便套2位于套筒1中,盛便套2的开口端伸出套筒1顶部反套在套筒1外表面并盖住穿线孔4。为了更便于收紧盛便套2的开口端,在包绕套筒1一圈的那段封口线3上连接有辅助封口线5,辅助封口线5与封口线3的连接处位于穿线孔4的相对侧;辅助封口线5一端从套筒1顶部穿进从套筒1底穿出。
为便于将盛便套2安装在套筒1内,盛便套2尾部连接有牵拉线6,牵拉线6的自由端伸出套筒1底部。进一步的,盛便套2尾部有2~3个透气孔。为便于查看插入深度,进一步的,套筒1侧壁从顶端到底端设置有长度刻度7,长度刻度7零刻度线位于套筒1顶端。为增加盛便套2开口边缘10与套筒1的摩擦力,盛便套2的开口边缘10设有弹性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贡市中医医院,未经自贡市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89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入量可控制的骨科自动注水设备
- 下一篇:一种限制深度的髓核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