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强净化型生态塘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49265.X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0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广琳;李小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正和恒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4;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卓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99 | 代理人: | 陈子英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强 净化 生态 | ||
1.一种加强净化型生态塘,包括深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浅塘,所述浅塘位于进水侧,深塘位于出水侧,所述浅塘设有表面布水结构,塘内设有浅塘滤料层,所述浅塘的出水口位于其出水侧塘壁的下部,出水口的高度低于所述浅塘滤料层的高度,所述深塘设有表面出水结构,塘内设有深塘填料层和深塘布水管,所述深塘布水管位于所述深塘填料层的下部和/或下面,所述浅塘的水体深度小于所述深塘的水体深度,所述浅塘和深塘之间设有集水井,所述浅塘的出水口连通集水井,所述深塘布水管的进水端连通所述集水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净化型生态塘,其特征在于所述浅塘滤料层铺设在所述浅塘的底部,厚度优选300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强净化型生态塘,其特征在于所述浅塘与集水井共用浅塘的出水侧塘壁,即所述浅塘的出水侧塘壁构成所述集水井进水侧井壁,所述浅塘的出水侧塘壁的底部设有构成所述浅塘出水口的通孔,或者,所述浅塘与集水井相互分离,所述浅塘的出水口通过浅塘出水管道接入所述集水井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强净化型生态塘,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内设有由竖直段和水平段组成的出水弯管,所述出水弯管的竖直段位于所述集水井内,顶端敞口,由此构成出水弯管的进口,所述出水弯管的水平段位于所述集水井的底部,外侧穿过所述集水井的出水侧井壁,进而直接或通过塘间输水管道连接所述深塘布水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强净化型生态塘,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弯管上设有泵和/或控制阀门,所述出水弯管上的泵和/或控制阀门设置在出水弯管的水平段。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强净化型生态塘,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塘填料层至少包括由下到上依次相连布水层、过渡层和过滤层,所述布水层、过渡层和过滤层的填料的粒径依次减小,所述深塘布水管位于所述布水层内和/或所述布水层的下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强净化型生态塘,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层、过渡层和过滤层的填料的粒径依次为20-30mm、20-30mm和2-6mm。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强净化型生态塘,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层的上面还覆盖有覆盖层,所述覆盖层的填料的粒径为8-16mm。
9.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强净化型生态塘,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塘的表面出水结构为其出水侧塘壁上设置的溢流堰,所述深塘的出水侧塘壁的底部设有泄空口,所述泄空口上设有泄空阀门。
10.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强净化型生态塘,其特征在于所述浅塘和深塘均采用夯实的素土塘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正和恒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正和恒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926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污水厌氧处理用布水头
- 下一篇:水体多功能生态修复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