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气门嘴松落的胎压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0082.X | 申请日: | 2017-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6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史飞飞;陈立峰;顾丽军;梁超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通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23/04 | 分类号: | B60C23/04;B60C2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气门 嘴松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配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气门嘴松落的胎压传感器。
背景技术
胎压传感器由Schrader制造,为卡扣式胎压传感器,安装在每一个轮毂上,替代传统气门嘴。胎压传感器由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MCU、射频发射芯片、电池、LF低频接收电路和低频接收天线组成,用于实时监测轮胎的气压和温度,通过无线方式 (433.92MHZ)发送数据进行压力、温度以及传感器状态的反馈。传感器可以接收125kHz的低频唤醒信号,根据低频唤醒信号或加速度传感器信号,发射器在睡眠模式和工作模式之间切换,降低电量消耗。然而,现有的胎压传感器大多数是通过螺钉连接气门嘴,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应发生螺钉松散,气门嘴松落的现象,会导致胎压传感器失灵,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气门嘴松落的胎压传感器,通过设有固定夹和凹槽,有利于固定气门嘴的位置,加强气门嘴与胎压传感器的连接效果,可以有效的防止汽车行驶过程中因路面凹凸不平,导致胎压传感器上的螺钉松散,气门嘴松落的现象,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胎压传感器失灵的现象,提高使用寿命,便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气门嘴松落的胎压传感器,包括壳体、电池安装板、固定板、气门嘴、螺钉、防尘帽、固定夹、凹槽、螺旋槽、滑槽和弹簧,所述固定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壳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通过所述螺钉活动连接所述气门嘴,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对称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内均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的一端均连接所述固定夹,所述固定夹的一端并在所述气门嘴的两侧对称设有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门嘴两侧的凹槽与所述固定夹一一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固定夹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内固定设置有螺旋槽,且所述螺旋槽与所述螺钉一一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门嘴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防尘帽,且所述防尘帽上固定设有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实用性强,通过设有固定夹和凹槽,有利于固定气门嘴的位置,加强气门嘴与胎压传感器的连接效果,可以有效的防止汽车行驶过程中因路面凹凸不平,导致胎压传感器上的螺钉松散,气门嘴松落的现象,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胎压传感器失灵的现象,提高使用寿命,设有的防尘帽,可以防止空气中的尘土进入气门嘴中,损害气门嘴,有利于保护气门嘴,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电池安装板;3、固定板;4、气门嘴;5、螺钉;6、防尘帽;7、固定夹;8、凹槽;9、螺旋槽;10、滑槽;1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2所示,包括:壳体1、电池安装板2、固定板3、气门嘴4、螺钉5、防尘帽6、固定夹7、凹槽8、螺旋槽9、滑槽10和弹簧11,固定安装板设置在壳体1的一端,壳体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3,固定板3通过螺钉5活动连接气门嘴4,固定板3的底端对称设有滑槽10,两个滑槽10内均固定连接弹簧11,两个弹簧11的一端均连接固定夹7,固定夹7的一端并在气门嘴4的两侧对称设有凹槽8。
进一步,气门嘴4两侧的凹槽8与固定夹7一一对应,便于固定气门嘴4的位置。
两个固定夹7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不锈钢材料耐腐蚀性强,防锈能力好,便于增强固定夹7的使用寿命。
固定板3内固定设置有螺旋槽9,且螺旋槽9与螺钉5一一对应,便于螺钉5固定气门嘴4的位置。
气门嘴4的底端活动连接防尘帽6,且防尘帽6上固定设有密封圈,增强防尘帽6的密封性,防止空气中的尘土进入气门嘴4中,损害气门嘴4,有利于保护气门嘴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通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通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00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