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门诊病人的可移动升降输液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0382.8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77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勇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姜庆梅 |
地址: | 836500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门诊 病人 移动 升降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诊输液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门诊病人的可移动升降输液架。
背景技术
输液又名打点滴或者挂水。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防腐剂或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输液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防腐剂或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由于其用量大而且是直接进入血液,故质量要求高,生产工艺等亦与小针注射剂有一定差异。
因此,无论是在医院的门诊部门还是住院部,输液架均是必不可少的,在现有技术中,输液架都是不移动的,为使其更加稳定,特在底部加有配重块,因此搬运较为不便;此外,在搬运时,由于输液架高度较高,因此会存在不少的干扰问题,导致搬运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种一种用于门诊病人的可移动升降输液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门诊病人的可移动升降输液架,包括架体和底座,所述底座下侧固定设有若干万向轮,底座内部为中空状,且设有开口,所述架体内开设有通孔,通孔上部设有第一升降柱,第一升降柱顶端固定设有输液挂杆,第一升降柱下部开设有开口朝下设置的第一螺纹槽,第一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上固定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左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左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穿过架体设置,转动杆外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把手;所述螺纹杆下方设有第二升降柱,第二升降柱上部开设有开口朝下设置的第二螺纹槽,螺纹杆下部与第二螺纹槽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柱底端固定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下侧固定连接有四个稳定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第一螺纹槽和第二螺纹槽的螺纹旋向相反。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通孔上部内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导向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第一升降柱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导向柱,第一导向柱位于第一导向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通孔下部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二导向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第二升降柱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导向柱,第二导向柱位于第二导向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调节把手顺时针转动时,稳定块接触地面,第一升降柱升起,实现了输液架的稳定工作;调节把手逆时针转动时,稳定块离开地面,万向轮接触地面,且第一升降柱缩回,实现了输液架的方便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架体、2-通孔、3-第一升降柱、4-第一螺纹槽、5-螺纹杆、6-第一锥齿轮、7-第二锥齿轮、8-转动杆、9-调节把手、10-第一导向槽、11-第一导向柱、12-输液挂杆、13-第二螺纹槽、14-第二升降柱、15-底座、16-万向轮、17-稳定块、18-安装板、19-第二导向柱、20-第二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门诊病人的可移动升降输液架,包括架体1和底座15,所述底座15下侧固定设有若干万向轮16,底座15内部为中空状,且设有开口,所述架体1内开设有通孔2,通孔2上部设有第一升降柱3,第一升降柱3顶端固定设有输液挂杆12,第一升降柱3下部开设有开口朝下设置的第一螺纹槽4,第一螺纹槽4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5,螺纹杆5上固定设有第一锥齿轮6,第一锥齿轮6左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7,第二锥齿轮7左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8,转动杆8穿过架体1设置,转动杆8外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把手9,当需要将输液挂杆12上移时,顺时针转动调节把手9,调节把手9带动第二锥齿轮7转动,第二锥齿轮7带动第一锥齿轮6转动,第一锥齿轮6带动螺纹杆5转动,与螺纹杆5相配合的第一升降柱3在第一导向杆11的限位下上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勇,未经周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03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低比转速混流泵叶轮设计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叶型可变角度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