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藻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6305.3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8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淑娟;袁宏波;刘虎俊;万翔;李菁菁;刘开琳;李学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1F7/02 | 分类号: | E01F7/02;E02D3/00;C12N1/12;C12R1/89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8 | 代理人: | 仲伯煊 |
地址: | 733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藻毯。
背景技术
随着荒漠化扩展,以及交通、开矿和建筑等工程形成的大量裸地出现,各国政府和各学科专家都在寻求较好的治理流沙地、水土流失地、劣地和裸地的措施。
大量的工程的、化学的、生物和综合措施已被采用,但工程方法存在时效性,化学试剂存在土地再利用困难等问题。
生物综合治理本是最长效的治理荒漠化、改善环境的途径,但目前这一领域仅限于高等植物的优化选择和合理配置。特别是在200mm以下的荒漠地带,高密度的大面积造林,虽然生态环境短期改善,但因缺水导致人工林很快衰退,造成了生态进一步退化和资源的浪费。水分承载力是不同生态条件下植被类型存在的关键,而微生物结皮需要的水分相对较少,可达到全面覆盖,可使土壤侵蚀量降低到零。荒漠地带由维管束植物组成的植被盖度≤30%(Townshend等,1986),而微型生物结皮的盖度≥70%(Belnap等,1994)。因此,世界范围内的荒漠区微生物结皮研究备受关注,从微生物结皮的组成、结构演替、作用等多方面多层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将其尝试应用于流沙固定等方面。魏江春院士提出了沙漠生物地毯工程,胡春香等提出了“荒漠藻对流沙的固定方法”(CN1282511A):是将筛选的藻种直接喷于流沙,制造人工结皮。刘永定等提出的“一种生物固定流沙和修复荒漠化土地的方法(CN1561698A)”,将荒漠藻与草本和灌木结合起来固定流沙。上述微生物结皮研究与应用只限于结皮自身及其微生物的直接应用。而无论是流沙地还是工程裸地,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对生物生存都是严酷的,将微生物直接喷或撒到地表,生长比较困难。如果将荒漠藻与其生长基质结合,形成人工荒漠藻生长系统,让荒漠藻在适应的基质中生长,形成生长微环境,通过人工调控荒漠藻生长基质,增强荒漠藻存活、扩繁和应用能力,提高荒漠藻治理生态环境的效率。目前也有植被毯和生物毯应用于生态建设,但这种生物毯都是以草本植物为主体,利用藻类做成的人工生物结皮——藻毯至今没有专利文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应用藻类治理生态环境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藻毯,应用藻毯全覆盖或行列式铺设等方式治理流沙地、劣地和工程裸地的生物方法,适用于快速、长效治理裸地。
技术方案:一种藻毯,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层保护纤维织物层、藻种层、基质层、定型支撑网和底层粘结带,
所述上层保护纤维织物层、所述定型支撑网、所述底层粘结带采用缝编线缝接或用改性淀粉胶粘接,
所述基质层与所述定型支撑网粘接,
所述藻种层与所述基质层粘接,
所述底层粘结带为纤维织物,其两侧分别比定型支撑网的两侧宽2cm,作为藻毯相互粘接的粘接带。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保护纤维织物层的厚度为0.2~0.3mm。
进一步地,所述藻种层的厚度为0.2~0.3mm。
进一步地,所述基质层的厚度为2.4~2.6mm。
进一步地,所述定型支撑网厚度为2.0~2.5mm。
进一步地,所述底层粘结带的厚度为0.2~0.3mm。
上述藻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营养液
(11)配备营养物:
称取0.8~2.5质量份硝酸钠、0.02~0.05质量份磷酸氢二钾、0.06~0.09质量份硫酸镁、0.02~0.05质量份氯化钙、0.004~0.008质量份柠檬酸、0.004~0.008质量份柠檬铁铵、0.001~0.003质量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0.01~0.04质量份碳酸钠,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粉体,备用;
(12)配备微量元素溶液
将2.86质量份H3BO3、1.81质量份MnCl2·H2O、0.222质量份ZnSO4·7H2O、0.079质量份CuSO4·5H2O、0.390质量份Na2MoO4·2H2O、0.049质量份Co(NO3)2·6H2O加入适量水中定容成1000质量份的微量元素溶液,
(13)将步骤(11)得到的混合粉体与步骤(12)得到的微量元素溶液按质量比(1.4~1.8):1配备,混和均匀,配制成营养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未经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63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桥梁现浇混凝土施工的装配式钢管支架
- 下一篇:单手旋转拔出式手机充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