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宽带偶极子全向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8712.8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6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谭想;吴中林;梁承献;刘木林;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38;H01Q1/50 |
代理公司: | 深圳瑞天谨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40 | 代理人: | 张佳 |
地址: | 528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宽带 偶极子 全向天线 | ||
1.一种宽带偶极子全向天线,其包括PCB板,以及印制在PCB板上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该辐射单元包括对称设置的振子上臂和振子下臂,该辐射单元为蝴蝶结式结构,该振子上臂和振子下臂整体结构为蝴蝶结型,该振子上臂和振子下臂分别包括渐变节和矩形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带偶极子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该辐射单元进一步包括设置在该振子上臂和振子下臂两侧的寄生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带偶极子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该寄生单元对称设置在该振子上臂和振子下臂的馈电点两侧,并沿上下臂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宽带偶极子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该寄生单元的内侧形状根据该渐变节的渐变角度而变化并与该振子上臂和振子下臂两侧边缘形状吻合,该寄生单元与该振子上臂和振子下臂之间留有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宽带偶极子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该振子上臂和振子下臂整体长度为0.84λ,宽15mm,该渐变节长为3.8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宽带偶极子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寄生单元长度为0.45λ,寄生单元与对称振子间隙为1.2mm。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宽带偶极子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该宽带偶极子全向天线包括多个所述辐射单元,该多个所述辐射单元组阵时,所述对称设置的振子上臂和振子下臂分别印在PCB板正反两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宽带偶极子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PCB板上设有过孔,馈电结构通过该过孔在中间馈电,该振子上臂与振子下臂之间通过λ/4短路线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宽带偶极子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该PCB板厚度为H=0.8mm,介电常数εr=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871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上悬式离心机的新型糖蜜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桌面式在线AOI测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