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防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8903.4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83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孙玉凤;介石磊;李倩倩;安红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S1/68 | 分类号: | B60S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01 | 代理人: | 杨采良 |
地址: | 45495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防滑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防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经常遇到雨雪天气,车轮缝隙中极易出现积雪和冰屑,最终导致车轮打滑,不利于车辆的行驶安全。
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其产生的尾气具有较高的流速和热量,然而这部分能量多数作为废弃物被排放,无法有效利用。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是:统的防滑设备多采用防滑链进行防滑,然而这种方式在车辆行驶一段时间后,防滑链因温度较低同样会附着一定的积雪和冰屑,最终导致车轮被积雪和冰屑包裹,防滑效果不理想,不利于车辆的安全行驶,且防滑链长时间使用会对车轮轮胎等造成一定的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防滑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防滑装置,包括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的正前方套接有第一弹性软管;所述第一弹性软管的正前方套接有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的顶部通过磁性吸附有第一永磁体;
所述三通接头的左侧通过套接的第二弹性软管与第一直角两通接头套接;所述三通接头的右侧通过套接的第三弹性软管与第二直角两通接头套接;
所述第一直角两通接头的顶部磁性吸附有有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二直角两通接头的顶部磁性吸附有第三永磁体;
所述第一直角两通接头的正前方通过套接的第四弹性软管与第二接头套接;所述第二接头的正前方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散热翅;所述第二接头的顶部磁性吸附有第四永磁体;
所述第二直角两通接头的正前方通过套接的第五弹性软管与第三接头套接;所述第三接头的正前方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散热翅;所述第三接头的顶部磁性吸附有第五永磁体。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头的另一端与汽车排气管套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散热翅和第二散热翅内均开设有排气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第三永磁体、第四永磁体和第五永磁体均吸附在汽车底盘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散热翅和和第二散热翅均设置在汽车尾轮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汽车的有效防滑、有效避免传统防滑设备损坏轮胎的现象、安装方便和携带便捷的目的;通过将第一接头与汽车排气管连接,排气管内的废气通过第一散热翅和第二散热翅有效地吹向汽车尾轮,使得尾轮上的积雪和冰屑等融化,且第一散热翅和第二散热翅为扁平状,进而可有效地将尾气集中,从而加快了积雪和冰屑的融化进程,实现了汽车的有效防滑;设备整体未与汽车尾轮接触,只通过集中汽车尾气和尾气中的热量对汽车尾轮上附着的积雪等进行清除,有效地避免了传统防滑链等套设在汽车尾轮上对尾轮造成损害的弊端;设备整体结构简单,只需通过将永磁体吸附在汽车底部,便可完成设备的安装,且设备使用完成后通过压缩相应的弹性软管便可缩小设备整体的占用空间,便于设备的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防滑装置的外部结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防滑装置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中,1、第一接头;2、第一弹性软管;3、三通接头;4、第一永磁体;5、第二弹性软管;6、第一直角两通接头;7、第三弹性软管;8、第二直角两通接头;9、第二永磁体;10、第三永磁体;11、第四弹性软管;12、第二接头;13、第一散热翅;14、第四永磁体;15、第五弹性软管;16、第三接头;17、第二散热翅;18、第五永磁体;19、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汽车防滑装置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防滑装置,包括第一接头1,所述第一接头的正前方套接有第一弹性软管2;所述第一弹性软管的正前方套接有三通接头3;所述三通接头的顶部通过磁性吸附有第一永磁体4;
所述三通接头的左侧通过套接的第二弹性软管5与第一直角两通接头6套接;所述三通接头的右侧通过套接的第三弹性软管7与第二直角两通接头8套接;
所述第一直角两通接头的顶部磁性吸附有有第二永磁体9;所述第二直角两通接头8的顶部磁性吸附有第三永磁体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交通学院,未经黄河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89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